2023年9月20日-9月24日,由無境深藍聯合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發起的“修復一代·珊海同行”系列活動在廣西市北海市潿洲島順利開展。活動包括了6大主題項目:珊瑚礁普查,百人種珊瑚,「熠熠生輝」海灘美術館,OceanTalks,生態趕海和珊瑚館導賞。
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愈加嚴峻的當下,聯合國發起了「生態系統修復十年」倡議,旨在動員全球各界采取行動加速修復生態系統并保護已有生態系統。由于過度捕撈、污染、物理損傷以及氣候異常等原因,我國潿洲島北部活珊瑚礁覆蓋率,由2005年的63.70%下降到2017年的10.10%。海洋生物的家園正在消逝,天然的防浪堤正在退化,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
基于此,在9月珊瑚日,無境深藍攜手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在潿洲島發起此行動計劃,希望用實際行動傳遞對海洋的關愛,點亮海洋的未來。
在活動開幕式暨百人種珊瑚啟動儀式上,北海市潿洲島生態旅游法庭庭長陸斐然,新繹控股潿洲投資公司代表曾麗君,浙江英瑞特再生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代表韋文益,演員龐瀚辰、靳驍、陸宇鵬作為代表為人工移植珊瑚苗命名。通過為珊瑚命名,他們共同埋下了海洋生命繁榮生長、珊瑚生態系統修復的希冀。
9月22日,六隊潛水員志愿者潛入海底,對6個站位進行普查,科學記錄了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珊瑚的種類、數量、覆蓋度以及魚類、底棲生物的種類和密度。這些數據反應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珊瑚的健康狀態,也為后續的珊瑚礁保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信息及科研背景支撐。
經過珊礁人工繁育修復專長的課程理論培訓后,9月23日11點開始,100位志愿者陸續下水進行珊瑚苗種植。他們化身“海底花匠”,共計將1200棵珊瑚苗移植到了24個礁盤上。幼小的珊瑚苗長大后,將在這片海域為更多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修復海底生態,保障生物多樣性。
9月23日6點到9月24日18點,36小時海灘美術館伴隨潮汐漲停、日月升落限定呈現在潿洲島西岸。海風吹拂著100件的海洋攝影作品T恤,把海下奇觀搬上海灘。海洋明信片、熠熠生輝紀念戳將此刻的海洋情緣定格,承載著認識海洋、愛護海洋的寄托,伴隨游客走向天南地北。
為了倡導前來潿洲島的游客們開啟一段負責任的海島游,無境深藍聯合深藍學院發布潿洲島生態旅游地圖、負責任海島游指南及潿洲島生態趕海公約,給游客開啟自助探索潿洲島的生態新玩法。
9月23日20時,聚光燈下OceanTalks露天開講。潿洲島珊瑚館館長、廣西南海珊瑚礁研究中心副主任黃雯副教授,攝影師、旅行家、妙見自然工作室主理人帕索卡,中國國家地理影視中心外聘攝影師、PADI公益項目合作攝影師白東明,富士官方簽約攝影師、寶珀中國合作攝影師、DIWA水下攝影高級教練官趙灝欽四位嘉賓在涼風吹拂、音樂躁動的夜晚為聽眾搭建對話水下世界的橋梁。
黃雯副教授講述了幼時水庫經歷、大學選專業、學習潛水、研究珊瑚礁等與海洋結緣的歷程,生動地傳遞了自己對海洋和珊瑚的情感。帕索卡作為一線野生動物保護者提出了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三層壁壘,并指出要增加報道、拓寬視角、獲得關注。白東明分享了自己拍攝海洋動物行為的體悟,并提出個人并不需要在最初就追求極致環保主義,而是可以循序漸進。趙灝欽介紹自己如何通過拍攝生物行為來講述發生在海洋和珊瑚礁中的故事,比如無處不在的愛和共生共贏的生物關系。
與此同時,在另一片海灘上,一場不以捕獵為目的的生態趕海正在進行,參與者們帶上手電筒和頭燈,以保護和觀察為主,用眼睛和相機觀察記錄潮間帶生物及其棲息地,收獲了不捕不撈的快樂。這種對海岸帶更加友好的趕海方式兼顧了活動體驗感和生態保護的要求,更具備了科普教育意義。
9月24日上午,30多位游客參與了珊瑚館導賞活動。在動物醫學碩士、深藍學院導師張睿涵和資深珊瑚保育、種植專長潛水員汪曉峰的帶領下,游客們了解到了珊瑚的基礎知識、保護珊瑚的做法,意識到了潿洲島珊瑚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兩位導賞員還回答了游客關心的珊瑚生物習性等問題,揭開珊瑚在公眾面前的神秘面紗。
除此之外,活動還通過線上傳播觸達了更廣泛的參與群體。在活動期間,藝人龐瀚辰通過抖音直播帶領線上觀眾參觀會場、科普珊瑚保護知識;廣西都市頻道和廣西北海電視臺對水下種植珊瑚進行了多平臺的線上直播,聯動直播媒體36家,獲得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視界、光明日報、環球時報、環球網等央媒聚焦,直播瀏覽量達167.6w。微博話題參與媒體36家,截止9月25日10:00,話題瀏覽量達110.1w。其中,話題#我在潿洲島種珊瑚#微博瀏覽量達65w,沖上微博同城熱搜榜第一位,而全網總瀏覽量則高達277.7w。
一場持續多日的珊瑚保護行動,打造線上線下雙重聲勢,具備極強專業性的同時兼顧了大眾性,帶動公民進入生態修復的行列,緩和了只見潿洲風情、不見珊瑚危機的生態問題。“修復一代·珊海同行”的主力軍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個人參與的力量,彰顯了志愿服務的精神,增強了未來保護珊瑚生態的信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