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位于朝陽區四元橋南側,京密路主路中間的一塊狹長施工工地上,大約四五層樓高的旋挖鉆機正在向地下鉆入由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實施、北京建工集團承建的的京密路(太陽宮北街-機場南線)道路工程1標段(以下簡稱:京密路1標段)主線橋的第一根樁基。同時,一條高達20多米的匝道立交橋梁初見雛形,宛如一條“綠龍”即將在京密路上空跨越。
京密路道路工程全長10.3公里,工程南起太陽宮北街,北至機場南線,將在現況京密路上采用高架橋方式新建一條城市快速路,是北京市干線公路網中主要放射線之一,同時是北京市東北方向的重要交通走廊。作為整個工程的起點,這根樁開始施工標志著1標段主線高架橋工程進入施工階段。未來,北京市東北部地區將新增一條全程高架橋的通行體系,改善東北方向道路系統交通擁堵狀況,為東部發展帶周邊地區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
2公里高架橋面臨近50次交通導改項目團隊首先對老橋進行了“體檢”,針對存在的病害和結構情況進行分析,增設支撐體系完成對現有橋體的加固。在后續施工方案中,新、老橋通過植筋的方式相連,構筑起同一副“骨架”。隨后,項目團隊采用一種名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進行最終的“粘合”,由于作業面狹小,僅能向內移動部分防撞護欄來區分施工區和通行區,施工中作業區距離車輛通行的道路最近處僅有50厘米,粘合材料的高強度和施工的高效率是關鍵。
這種材料最大的特點就是快,相比傳統混凝土澆筑需要數天的凝固和強度達標,新材料的周期縮短為2至3個小時。經過專家論證,家用車輛通行并不會影響施工質量和通行安全,只需要施工過程中導行大型車輛即可,預計明年4月兩條匝道將融為一體。對于穿河施工,項目團隊制定的施工方案便是局部拆除,即將現有壩河橋與道路墩柱基礎部分重疊的區域進行拆除,隨后向河道內的施工區域打入鋼板樁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后再進行高架橋下部結構施工。
整體方案中最大的挑戰并非是如何在河里打樁,而是如何解決新建橋施工中壓低凈空導致車輛通行受阻的問題。由于新建橋梁蓋梁距離通行道路較近,采用傳統的施工方式搭設支撐體系,會擠壓現有通行空間,一旦凈空低于5米,將影響大型運輸車輛通行。為此項目團隊將常規方案的支撐體系從蓋梁下上移到與蓋梁平齊的高度,同時支撐體系兩端由常規的平直結構變為向上翹起,形成類似“Y”形的臨時支撐體系,確保蓋梁和其上的橋面施工時為道路通行擠出了5米的空間,滿足道路通行凈空要求。
另外,1標段還將橫跨首都機場快軌。根據該線路運行方式,每旬會有不連續的5天時間具備施工條件,每天也僅有2個小時時間。目前項目團隊已提前與運營方溝通確定運行時點,并制定細化到每分鐘的吊裝作業方案,從人員進場、材料安排、機械布置、停止撤離等方面進行優化模擬,確保在每天2個小時內所有工作能夠迅速展開和結束,不影響首都機場線的正常通行。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