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鎂產業,有助于緩解我國戰略資源短缺問題,有助于我國發展制約他人的高端產品,對增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競爭力、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和戰略資源安全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潘復生代表如是說。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專長于鎂合金、鋁合金、稀土和復合礦綜合利用研究和開發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受到了媒體廣泛關注。《中國企業報》記者關注到,他今年準備的議案和建議,聚焦于加快推進我國鎂產業的大規模綜合開發利用。
潘復生代表介紹,我國有2/3以上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儲量在全球均處于劣勢,但鎂礦資源總儲量及產量卻均為世界第一。“研發應用鎂合金,對中國制造實現‘減重騰飛’、對通過節能減排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以及對提高我國國防競爭力都意義重大”。
潘復生代表指出,鎂合金是最有潛力的輕量化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減振降噪、資源豐富、環境友好等特點,比強度遠高于鋼鐵、鋁合金和鈦合金,輕量化效果極為顯著,在汽車、摩托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信息產業和能源工業等領域,都有重要的輕量化應用潛力,是各國關注的戰略新材料。在大健康領域,鎂合金是目前最有潛力的可降解生物材料。
在儲能領域,鎂電池能量密度和鋰電池相當,但安全性大幅度提高,戰略資源有重要保障,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環保負擔。在氫能領域,最核心的瓶頸之一是缺乏安全高效的氫氣儲存和運輸技術,目前有安全隱患的氫氣罐的儲氫密度只有1%-2%,而鎂儲氫可以達到5%-7%的儲氫密度,并且是常溫常壓儲運,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據了解,近年來,在發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門的支持下,我國鎂合金研發的總體水平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重要方向已處于世界領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出口國和應用國。我國生產的鎂合金零部件已在幾千萬輛汽車上開始應用,是少數在國際上處于前沿的新材料,在世界上掌握著重要話語權。
但面臨的問題也亟待解決。其一,鹽湖鎂資源綜合利用一直未獲得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進展緩慢。其二,鎂生產企業小而散,且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其三,鎂合金應用面亟待進一步擴大。其四,鎂基功能材料開發應用尚未上升到國家層面,沒有形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格局。
針對存在的四大問題,潘復生代表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快出臺相關措施和政策,支持鹽湖鎂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和產業推進,在察爾汗鹽湖開發利用鉀資源的同時,加大對鹽湖副產品氯化鎂的同步開發利用,建立鹽湖鎂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二是鼓勵包括寶武鋼、中鋁等在內的一批特大型國有金屬材料企業,盡快大規模介入鎂產業的發展。三是進一步完善輕量化政策,支持建立輕量化材料研發、生產和設計應用的一體化平臺,鼓勵更多領域廣泛應用鎂合金輕量化材料。四是盡快從國家層面設立專項,加大力度支持研究開發、平臺建設、產業化示范和工程化應用,特別是加大對鎂基儲能材料與產品領域的支持力度。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