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業致富新載體,盤錦堿地柿子給農民帶來“甜日子”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旭 通訊員 趙艷
翠綠植株順著牽引線向上攀爬,青綠色果實掛在藤蔓上,空氣中彌漫著堿地柿子葉片特有的清新味道。8月24日,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果農孫晶晶的種植基地里,4棟現代化農業大棚依次排開,棚內種植的堿地柿子長勢喜人。
“每棟大棚年產量7000多斤,一棟棚每年能賺4萬多,北京、上海、廣東等大城市都有我的客戶。”孫晶晶開心地說。她還免費教周邊村民如何用雄蜂授粉種植柿子,帶動更多鄉親奔富路。
盤錦地處遼河入海口,以鹽化草甸土為主的特有土壤,孕育出了令消費者青睞的堿地柿子。“綠色果肩俗稱‘綠腚兒’和底部放射狀‘青筋’是盤錦堿地柿子最有特點的外觀辨識特征。”盤錦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相對較高鹽分的土壤和灌溉水可以促進番茄糖分的形成和轉化,普通番茄品種的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只有4%左右,而盤錦堿地柿子可以達到8%以上。同時,高鹽環境使口感型番茄品種的風味相關特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廣大種植戶在大面積輕度鹽堿地上發展堿地柿子,變劣勢為優勢,為盤錦創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地標產品。”
據介紹,盤錦域內所有堿地柿子均為大棚種植。一般8月育苗,次年5月生長期結束,中間陸續結果。堿地栽培難度較大,為此,市農業農村部門依托沈陽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等科研機構支持聯合技術攻關,通過長期品種培育,探究出盤錦堿地柿子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工廠化育苗、土壤健康培育、水肥一體化、設施環境調控、病蟲害綠色防控、標準化采收分級等技術的綜合應用,逐步集成規范了盤錦堿地柿子的標準化生產技術,造就出產品的獨特性。
近年來,盤錦市大力發展堿地柿子這一綠色產業,并獲原國家農業部及質檢總局正式批準,“盤錦堿地柿子”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繼“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后,盤錦第三張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農產品名片”。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的重要載體。2021年,盤錦以錦輝農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32家上下游企業及197戶種植戶成立盤錦堿地柿子產業聯盟,握指成拳聚合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通過聯盟整合資源,種苗、農資、種植技術和市場銷售環節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產量品質顯著提升。
隨后,從聯盟到公司、基地,再到農戶、客戶,在聯盟特色產銷模式運營下,盤錦堿地柿子種植規模迅速發展至4.3萬畝,年總產量15萬噸。目前,盤錦堿地柿子暢銷全國57個城市,成功進駐連鎖商超,登陸電商平臺,帶動種植戶平均年增收20%左右。
“全村種植了928畝、245棟大棚,種植多的農戶年增收10到12萬元。”大洼區唐家鎮白家村黨支部副書記高婷婷告訴記者,“為壯大柿子產業,鎮政府在堿地柿子技術種植、培訓以及企業貸款、產品包裝設計等方面都給予了支持和幫助。”
今年2月,盤錦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聯合山東百仕達地標產業有限公司推出“盤錦堿地柿子”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柿子產業轉型升級。3月,省農科院青年專家工作站落戶盤錦,重點在新品種、標準化栽培、農民培訓等5個方面展開攻關,全面提升農民種植技術水平和田間管理能力,助力盤錦堿地柿子向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作為創業致富新載體,盤錦堿地柿子日漸鼓足了村民們的腰包。而在鹽堿地上長出來的甜蜜“柿業”,也正在成為盤錦鄉村振興中的重要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