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走出去”到加碼“全球化”(引題)
中國企業需重視“一謀、二破、三立”(主題)
對于廣大中國企業而言,“出海”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尤其是科技、高端制造企業經歷了數輪海外業務拓展的潮流。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是2002年的66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4.7%,中國也已連續10年位列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前三。
不過,與20年前相比,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3月28日,貝恩公司發布的《中國科技/高端制造企業加碼國際化戰略白皮書(2023)》顯示,受國際地緣競爭加劇、國內經濟增速換擋,以及企業國際競爭力攀升的共同影響,中國企業在從“走出去”邁向“全球化”的進程中,亟須轉型升級思維模式,打造適應新時代的出海戰略。
加碼國際化號角已吹響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上述《公報》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1.34萬億美元,連續6年占全球份額超過一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也顯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平穩發展,超七成受訪企業維持或擴大現有對外投資規模,超八成企業對未來的對外投資發展前景持較為樂觀態度。
但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面臨著新挑戰和新形勢。《白皮書》顯示,外部環境方面,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競爭加速,從前以效率優先為配置邏輯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調整和重構,為了對沖地緣風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維持并拓展海外市場份額,中國企業應持續加碼國際化。內部環境方面,在國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舉旗定向下,企業在穩固國內業務的同時也在積極加碼國際化,以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加碼國際化、加深國際化程度成為大勢所趨。
基于多年的管理咨詢行業經驗以及中國科技和制造業最新行業洞察,《白皮書》總結出三種企業形態: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1.0形態)、國際化的中國企業(2.0形態)、有中國根基的全球企業(3.0形態)。
相較于1.0形態(即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貝恩研究發現,國際化程度加深促使2.0/3.0形態的企業在四個方面有所轉變。一是優先市場:“從中低端市場”轉為“面向中高端市場”,即從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或發達國家的中低消費群體,轉向歐美發達國家地區的主流市場。二是產品類型:以低價值產品為主,定位薄利多銷,轉向高毛利高價值產品并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海外獲利能力。三是進入策略:以貿易出海、并購出海為主,轉向通過綠地投資在海外布局更多價值鏈環節,包括研發、生產、銷售、運營等。四是人才梯隊:以普通勞動力和高層領導出海為主,轉向海外輸送更多高質量中堅管理、技術人才。
戰略戰術需要重新思考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在加碼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形勢下的戰略和戰術。”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高科技業務主席成鑫表示,“而企業也需要重視在加碼國際化進程中常見的八大陷阱,如缺乏風險意識、缺乏長期視角、多采用線性決策、生搬硬套國內戰術、建設品牌急功近利、缺乏系統性全球人才規劃、孤軍奮戰、未能與當地生態伙伴建立生態聯盟形成合力以及不重視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價值的傳播與實踐。”
為助力廣大企業制勝出海新時代,《白皮書》也從戰略意圖、戰略決策、戰術執行層面提煉出“一謀、二破、三立”六個關鍵點。
“一謀”即重謀出海目標。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企業應當將地緣政治邏輯納入全球化布局的思考藍圖,并且將對沖地緣風險作為重中之重,從而成為真正有中國根基的全球企業。對此,貝恩建議,首先,為避免業務被迫中斷或突然失去海外客戶,企業應緊密關注并提前為滿足復雜多變的海外市場的合規條件做足準備。比如,海外市場可能有另一套產品的技術標準,或嚴格的供應鏈來源地要求,企業應密切關注相關監管合規動向以提前做好準備。其次,為確保海外業務能夠長期、穩定發展,企業應考慮加深本地化程度,如建立多中心全球運營體系和端到端的本地化價值鏈生態。
“二破”即破除思維陷阱和破除決策慣性。一方面,中國企業應當主動謀求全球化布局,避免陷入避重就輕和機會主義的思維陷阱。比如,企業對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但進入難度復雜的市場不應回避,要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如何重新布局。另一方面,在復雜度、風險度俱增的海外市場,中國企業要避免線性決策,要立體決策,充分考慮外部條件動向、內部要素的準備情況以及戰略決策的時間價值,形成基于不同預判和情景的多套方案。
“三立”即樹立良好形象、建立共贏關系、建立人才體系。在樹立良好形象方面,貝恩發現,中國品牌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面臨三大核心挑戰:缺乏對海外用戶的深刻了解,缺乏豐富的品牌內涵,缺乏長期主義精神。對此,貝恩認為,提升全球品牌力,中國企業應當秉承長期主義,為品牌注入價值觀和豐富內涵。同時,企業在發揚數字營銷優勢的同時,要基于當地消費者洞察,打造合適的產品和品牌策略,從而真正實現“以當地消費者為中心”。
在建立共贏關系方面,企業出海若采用單打獨斗的形式,其可得市場規模將囿于自身的業務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并且需要獨立承擔海外市場面臨的一系列風險。因此,貝恩建議,中國企業應當重視在當地形成生態聯盟,積極融入當地市場,從“外來戶”轉型“原住民”。同時,在價值鏈環節、資金來源、組織管控方面建立多中心的全球運營體系。此外,在管理公共關系時,企業要積極踐行并傳播ESG價值和理念。
在建立人才體系方面,貝恩認為,中國企業應當采用全球視角來規劃和獲取人才,從而掌握全球人才如何分布、流動的動態趨勢,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符合外部趨勢和內部需求的選、用、育、留人才戰略。(記者 李子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