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8月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針對汽車芯片市場哄抬炒作、價格高企等突出問題,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企業立案調查。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年末以來,全球芯片產能緊張、供貨短缺問題持續存在。此次“缺芯潮”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尤為嚴重。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田玉龍介紹,受芯片供應短缺以及排放標準升級切換期等因素影響,今年5、6月份汽車產銷出現明顯回落,6月份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94.3萬輛和201.5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8%和5.3%,同比分別下降16.5%和12.4%。
與此同時,汽車芯片市場“哄抬價格”的亂象也滋生蔓延。“有汽車芯片渠道經銷商看準時機,借機囤貨,再以超過原價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向外兜售,賺取高額利潤。”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向記者透露,部分車企為了保證生產和銷售,不得不以高價購買芯片。
林示預計,此次針對汽車芯片價格的整治活動將很快收獲成效。“亂象產生的根源并不在芯片原廠。哪怕是在監管部門出手之前,芯片廠商對炒貨行為也是大力打擊的,因為貿易商和中間商的炒貨收益,并不會給原廠帶來利潤。相關部門如能與原廠形成合力,共同打擊貿易商的炒貨行為,非但對原廠沒有負面影響,還可以幫助其厘清和優化下游銷售渠道。”
芯片“炒貨”行為招來調查
芯片斷供的同時,“漲價潮”也隨之而來。今年6月8日,包括世界先進、力積電、中芯國際、格芯等在內的芯片制造代工企業陸續發布消息稱,今年三季度可能再次提高8英寸和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代工全球70%汽車芯片的臺積電,則直接取消了今年給客戶的所有訂單折扣,變相提高了芯片代工價格。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國際汽車制造商因芯片斷供問題被迫減產甚至停產。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芯片價格的上漲,不僅增加了車企的生產制造成本,也進一步加劇了芯片短缺的市場恐慌感。近期市場上各類芯片價格漲幅非常大,有的芯片價格已累計上漲超過10倍。
一位不愿具名的車企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此前各類型芯片價格普遍上漲了5倍到20倍。盡管如此,依然“一芯難求”。
除了受供需關系的影響外,部分經銷商的“炒貨”行為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芯片價格的上漲。“這次市場監管總局的調查對象就是哄抬價格的經銷商。”一家車企的一級供應商對記者表示,芯片原廠漲價通常會公示,即便今年確實是產量受限,但漲價幅度也不至于如此離譜。在其看來,“芯片價格上漲10倍甚至20倍的最大推力,就是分銷商的囤貨、炒貨行為。”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當前汽車芯片供應缺口、恢復周期等信息不清晰,導致市場上出現芯片分銷商“囤積居奇”“漫天要價”的情況。同時,汽車廠商紛紛選擇提高芯片庫存、抵御未來風險,也進一步加劇了當前芯片短缺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果斷出手,嚴厲整治涉嫌哄抬汽車芯片價格的不法亂象。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關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場價格秩序,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芯片原廠起訴多家代理商
其實,芯片代理商為了賺取高額差價而選擇囤貨、炒貨的現象,并非僅存在于汽車行業。在半導體行業缺貨漲價的當前環境下,早已有全球知名芯片原廠和分銷商陷入訴訟的漩渦。
近日,恩智浦主動申請調查周立功等知名代理商;安世半導體也對周立功、中電器材等代理商提起訴訟。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香港高院公開的訴訟資料發現,安世半導體分別于6月21日和22日正式提起訴訟,向香港高院狀告分銷商周立功和中電器材。其訴訟請求稱,這兩家公司違反了包含分銷商協議在內的多項協議,侵犯審計權,以及違反合同定價方案和調整政策等。涉及周立功的訴訟總金額超過3700萬美元;涉及中電器材的訴訟總金額近5000萬美元。
一家芯片設計公司的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近一年來,“炒芯片”已經成了熱門生意。一些分銷商私自囤貨,還有一些掌控渠道的分銷商在高價賣貨。代理商的“炒貨”行為加劇了芯片價格不斷上漲,芯片原廠也紛紛采取措施,以期消除負面影響。
針對汽車芯片供應短缺問題,《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已組建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多次組織召開協調會,充分發揮地方政府、整車企業、芯片企業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推動提升汽車芯片的供給能力,并已取得一定效果。“后續我們將遠近結合、多措并舉,加強供需對接,積極支持替代應用,提升芯片制造能力,繼續保持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田玉龍透露。
崔東樹預計,芯片短缺問題將在今年8月份或9月份得以改善,芯片價格有望隨著市場供需逐步平衡而逐步下降。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的查處行動,將進一步推動芯片價格快速回歸,助力汽車產銷量回歸常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