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基礎材料量大面廣,對實現國家“穩增長”發展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彭壽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基礎材料的高質量發展仍有差距,行業碳排放全國占比超50%,已經成為我國“雙碳”發展的“主戰場”。因此,加快基礎材料綠色轉型,對我國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實現國家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基礎材料產業作為“大國基石”和“碳排放大戶”,堅持做國家“雙碳”發展的實踐者、先行者、創新者,國家、地方和行業協會采取了系列舉措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如鋼鐵行業強化政策標準引導,出臺《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加速超低排放流程改造;建材行業持續開展創新賦能,加速推進“六零”示范工廠建設,開展兩批次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成功開發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玻璃、水泥CCUS應用技術并實現產業化應用,不斷提升行業綠色發展質量、發展效能、發展水平。
但是,由于產業機構、市場需求以及能源消費結構限制,我國基礎材料產量變化不確定性增加,產業定律性不夠、平衡性不夠等問題依舊突出,目前我國基礎材料產業碳排放量仍然較高,碳減排空間與碳中和目標實現仍存在較大差距,同時美歐通過征收碳稅等形式對我國鋼鐵、有色、水泥等基礎材料產品實施貿易打擊,制約了我國基礎材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彭壽指出,要真正實現基礎材料從高碳向低碳、從制造到智造的根本性轉變,需進一步強化基礎材料產業與“雙碳”統籌布局,立足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流程制造創新,強化材料變革創新,探索融合發展新機制、新模式。為此,他提出加速基礎材料綠色轉型助力國家“雙碳”發展的建議。
一是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開展基礎材料產業“雙碳”轉型的系統化布局,明確基礎材料各行業碳排放總量目標、碳排放強度目標和年排放目標,論證各行業碳中和技術和產品路線圖,通過總量管控、技術準入、碳排放核算,加速落后產能自我淘汰,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建議加大龍頭企業引領,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不斷提升行業發展集中度,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迭代,用“企業的手”打造基礎材料低碳產業鏈鏈長,用“市場的手”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三是建議聚焦“碳資源”向“碳資產”轉變,建立完善我國基礎材料全過程碳交易市場,充分利用我國基礎材料產業轉型帶來的“碳配額”空間,面向全球盡快完善碳稅與碳定價機制,力爭在全球碳交易平臺占據“一席之地”,通過“碳開放”“碳融合”有效減低“碳成本”,加速實現基礎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彭壽院士積極踐行“材料創造美好世界”使命,長期堅守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領域,帶領團隊建立了我國玻璃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我國玻璃工業與科技從“跟跑”“并跑”向“領跑”跨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穩定量產世界最薄0.12mm超薄觸控玻璃,自主開發國際領先的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兩次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肯定,并獲得行業唯一中國工業大獎;面向經濟主戰場,主持研發國內首片浮法8.5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開辟了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中國制造”的新紀元,成功亮相國家“十三五”創新成就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研發制造世界最高轉換率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和世界首片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建成世界單體規模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項目,形成了玻璃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全流程產業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攻克藥用玻璃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難題,成功導入疫苗產業鏈,實現“做好一根玻璃管,守護國民健康生命線”。
作為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彭壽院士履職10多年來關注國家和行業發展需求,重點聚焦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2013年彭壽首次參加全國兩會時就提交了“推進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產業”兩項建議。10年來,近三分之一的建議圍繞建材行業轉型升級,從法律、制度、標準層面為國家“雙碳”戰略建言獻策。今年,在建議加速基礎材料綠色轉型助力國家“雙碳”發展之外,他還帶來綠色建筑體系建設、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加快產業“走出去”等一共四份建議案。關于履職工作,他說“要立足科技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科技強國建設,把企業和個人發展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錨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