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第四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種衍民時刻牢記使命,盡職盡責地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兌現“人大代表為人民”的承諾。種衍民關注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聲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為走好新時代“趕考路”貢獻力量。
當前,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加快“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體系發展步伐,以清潔主導、電為中心的能源轉型將有力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帶動上下游產業轉型升級,因此輸變電產業是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支撐。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種衍民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湖南是我國輸變電產業基礎最好的省份,領先世界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電力大容量、跨區域、遠距離輸送難題,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議加大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和項目牽引力度,將湖南輸變電產業打造成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把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區特高壓輸電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
產業基礎實力雄厚,產業鏈齊全完整 湖南省輸變電先進制造業集群以衡陽、長沙、株洲和湘潭地區為主,擁有輸電、變電、配電和各種特殊用途電氣裝備制造以及相關專業裝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集群企業數量1425家,其中匯聚了特變電工、金杯電工等規模以上企業813家,高新技術企業384家,國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上市企業18家,集群總收入占全省該產業比重80%,主導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25%,2022年集群產值超過2100億元。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集群上下游縱向分工協作,產業協作化水平逐步提高,集群金融服務進一步優化,基本實現銀企逐一對接,招才引智與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得到深化,集群已獲得“國家火炬計劃輸變電裝備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輸變電裝備)”等授牌。
集群擁有原材料、元器件、設計研發、輸電、變電、配電和各種特殊用途電氣裝備制造以及相關專業裝備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檢測等較完整的產業鏈條。集群圍繞特高壓變壓器、超特高壓變壓器和牽引變壓器輸變電裝備,積極布局絕緣材料、電流電壓互感器、開關柜、超特高壓交直流隔離開關、特高壓、環保型、智能型線纜、電磁線等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配套。為攻克輸變電產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瞄準世界前沿技術,集群構筑了多個“創新共同體”。
創新體系完備,組織模式持續創新 集群共有75016名從業人員,其中10527名工程技術人員、15027名高技能人才隊伍,擁有羅安和王耀南兩位行業院士領銜,43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科技專家。
集群已形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平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多層次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擁有國家級技術載體25家,省部級技術載體7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個,累計有效授權發明專利1985件,制定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222個,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4項、省部級科技獎勵80余項,特變電工參與的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22年集群企業研發總投入96億元,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4.6%。
湖南擁有具備國內一流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湖南大學、國防科大、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南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在職業人才方面也有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衡陽技師學院等職業技術院校兩百余所。為更好地推動集群發展,集群發起設立湘雁輸變電產業服務中心,該中心作為集群促進機構,積極跨市助力產業協同,已推動集群內8家企業與湖南大學等高校院所組建湖南高端輸變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定期推動產業對接交流活動,有效發揮紐帶作用。
特色優勢明顯,核心產品規模領先 集群構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制造、核心部件與配套部件研發與制造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特高壓領域研發能力國際領先。集群企業生產的超、特高壓變壓器和并聯電抗器等在國內外均居于領先水平;軌道交通牽引變壓器國內市場占有率50%;特高壓隔離開關及接地開關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前列;扁型電磁線生產規模全國第一;絕緣子的生產規模全球第一。集群企業先后攻克750kV并聯電抗器、1000kV并聯電抗器、現場組裝變壓器、海上風電專用塔筒變壓器、PSSM電流互感器、軌道交通電纜、百萬伏級特高壓交直流隔離開關及接地開關、±800kV及±1100kV直流輸電換流變壓器等多項“卡脖子”關鍵技術,成功研制一批“國之重器”。
為此,種衍民建議:支持湖南輸變電產業發展,加大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一是支持湖南省輸變電產業集群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議將湖南全力打造的“以衡陽為核心、長株潭為主要基地的國家級輸變電產業集群”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并于2023年納入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培養范疇。二是建議國家把湖南作為中部地區特高壓輸電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進行重點規劃,把湖南省輸變電產業集群作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來重點培育。衡陽作為湖南省輸變電產業集群牽頭單位,給予衡陽輸變電產業發展政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