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十四五”規劃及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強調,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推動水肥一體化、環境控制智能化等設施裝備技術研發應用。
設施農業的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建設任務。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連增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提到設施農業,一般會被定義為“植物工廠”。“植物工廠”是在完全密閉、智能化控制條件下實現按設計工藝流程全天候生產或周年均衡生產,工廠內的作業就是操作計算機。
由于設施農業是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進行,受外界不利氣候條件影響小,且可實現周年均衡生產,其產品產量和品質成倍上升,生產周期也大為縮短。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設施農業面積最大的國家,但絕對數量優勢下設施農業標準化程度低,在全國范圍內,設施農業科研投入不足,技術創新不夠,在溫室設計和制造等關鍵環節,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創新技術很少。
設施農業標準和協同管理缺失,設施農業專業化組織作用相對較弱,大多數專業協會管理分散,主體地位不明確,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經營方式仍以個體農戶為主,抗風險能力弱,小農經濟的生產和經營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與此同時,設施農業配套的機械化裝備、專業技術人員、農戶整體素質比較滯后,影響到產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從而導致果蔬禽肉食品品質下降,甚至危及消費者的健康。王連增建議,加快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糧食與食品安全。
強化總體謀劃與分區布局。高標準規劃設計設施農業發展戰略,按不同農業生態類型區、各縣區原有產業基礎條件、產品的市場需求層級,分區合理布局設施類型、種植養殖品種、模式和產業業態。環繞大都市周邊,重點發展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設施農牧業產業園,切實利用好中央支持政策,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先進要素集聚、產業鏈條完整的設施農業新格局。
加強政策引導與產業扶持。針對不同設施類型分類施策,優先支持工廠化育種生產,加快農業設施標準化、規范化,升級落后設施裝備,鼓勵植物工廠、數字牧場建設,實施節能和循環經濟改造。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和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進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格局和保障機制。堅持設施農業項目同鄉村振興項目相銜接,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推動設施農業發展實現戰略升級。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建設人才團隊。鼓勵各類涉農科研高校、職業教育學校大力培養設施農業人才,吸引鼓勵廣大青年報考設施農業相關的院校,并以培育和建設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生產管理的人才團隊為重點,按照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經營要求,建立設施農業技術裝備示范基地、生產管理和系統操作實訓基地、委托培養或聯合培養人才孵化基地,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專業型人才、復合型設施農業經營人才隊伍,破解人才缺乏問題。
研發推廣適合于我國國情的設施農業主體結構及配套設施、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加大對環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裝備、農牧產品冷藏保鮮設備的推廣應用。各地按照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包括技術培訓和法律知識、職業道德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完善監測系統,加強對設施農業生產作業過程的監測和對設施環境建設的監督檢查,加大對設施農產品的衛生質量監測,保證食品質量安全,讓消費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