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醫療設備一直以來走的是低價競爭戰略,但是過低的定價,無疑是一種嚴重的“自虐行為”,不利于國產醫療設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應改變國產醫療設備定價的自虐行為,提高市場占有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勢頭強勁。
據介紹,2014年至今,國內201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一些產品性能質量已比肩同類進口產品。但是在產品定價上,國產醫療設備明顯低于進口產品,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價格僅為同類進口產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以聯影醫療的MRI和CT為例,從醫招采的分析看,與全球三大廠商“GPS”(即GE、飛利浦、西門子)相比,MRI價格為GPS的七五折(1200萬/1600萬),CT價格接近于GPS的半價(430萬/810萬);國內朗視公司的站式三合一和座式大視野口腔CBCT價格為同等性能的卡瓦公司進口產品的60%左右。
劉忠范通過對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世紀壇醫院、三博腦科醫院等6家醫院的調研發現,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采購金額占比非常低,基本都在20%以下。6家醫院中,CT、核磁設備共33臺,國產只有2臺,占比僅為6%;其中2家三甲醫院全部采用進口設備。進口醫療設備是公立醫院的優先選擇,國產設備缺乏用武之地。劉忠范表示,定價過低、市場占有率過低是制約國產醫療設備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所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為此,劉忠范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醫保部門要營造國產和進口設備同質同價的公平競爭環境,從根本上改變國產醫療設備“物美價廉”的觀念,提高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市場定位,提振企業創新研發信心。產品定價時要參考同類進口產品國內外市場定價,尤其針對創新產品,允許企業申報價格時充分體現創新研發成本。
二是提高公立醫療機構對國產醫療設備的優先選擇率。衛健部門核準公立醫療機構年度醫療設備采購指標時,應提高國產設備數量占比。改革公立醫療機構招標制度,對國產設備給予政策傾斜,對國家認證的創新醫療設備,可采取先試用、再采購的特殊支持政策。與此同時,改革傳統的最低價中標做法,避免惡性價格戰,確保國產醫療設備的利潤空間。
三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政策支持。對國產醫療設備進行專項研發補貼,鼓勵企業持續創新,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設立國產醫療設備專項推廣基金,對優質國產醫療設備按銷量進行補貼,提升我國醫療設備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