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途和正道。
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追求和探索
在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中,中國是后來者。中國的有識之士睜眼看世界,開始意識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洋務運動的代表們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致力于物質層面的現代化。維新運動與立憲運動的代表們曾試圖進行制度層面的改革。辛亥革命后,中國一度按照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建立現代國家,謀求獨立、統一與經濟發展。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被稱為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1933年7月,《申報月刊》曾發起過對中國現代化問題的討論,并出版了“中國現代化問題”特輯,集中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現代化的困難和障礙是什么?要促進中國現代化,需要哪些先決條件?二是中國現代化應當采取哪一個方式:是個人主義的或社會主義的?外國資本所促成的現代化或國民資本所自發的現代化?實現這些方式的步驟怎樣?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下,中國現代化沒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現在的中國是多了一個外國的帝國主義和一個本國的封建主義,而不是多了一個本國的資本主義,相反地,我們的資本主義是太少了。針對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日漸衰落的狀況,毛澤東同志指出,“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毛澤東同志的分析可謂一語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和堅實的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懂得,中國要實現的不是西方式的現代化,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進行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可以效仿的先例,更沒有現成的經驗。
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20世紀60年代,我們黨提出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的目標。在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挫折教訓后,中國共產黨人對我國社會的發展目標有了新的認識。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并對其內涵進行闡釋。鄧小平同志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2018年最新修訂、正在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載明,要“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在2022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
新時代這十年,中國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改變了世界現代化版圖,使現代化由“單數”變為“復數”。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五個是”和“四個不是”。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方面特征。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我們推進的事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是建設什么別的現代化國家。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就是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中國發展進步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實現對于現代化一般進程的創新突破和超越。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將更好發展自身、造福世界。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中國式現代化既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緊密相連,也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林建華《高舉偉大旗幟 譜寫嶄新篇章》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