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以來,國資央企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前不久,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表示。記者了解到,國資委正在全面推進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發展的質和效都有明顯提升
“10年來,國資央企樹立高質量發展導向,大力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的質和效都有明顯提升。”張玉卓介紹說。
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國資央企規模效益不斷上臺階,中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2012年的31.4萬億元增長到去年底的81萬億元,營業收入從22.3萬億元增長到39.6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3萬億元增長到2.6萬億元;效率指標明顯提升,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從每人38.2萬元增長到每人76.3萬元;稅收等貢獻也很突出,累計上繳稅費約占全國稅收收入的1/7,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資本1.21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資央企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央企業大多分布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領域,很多企業是行業龍頭。10年來,國資央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調存量、優增量,持續優化布局結構,有力促進了產業體系升級發展。如新興產業布局加快,最近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年均增速超過20%。
堅持“一個目標”,用好“兩個途徑”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高質量發展是本質要求。”張玉卓表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一個目標”,用好“兩個途徑”。堅持“一個目標”,就是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兩個途徑”,一是提高核心競爭力,二是通過優化布局,調整結構來增強核心功能。
提高核心競爭力,其中要突出四個關鍵詞:科技——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強,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為抓手,加快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科研投入產出效率;效率——圍繞著“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更好地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加強精益管理,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人才——積極參與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還有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品牌——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10年來,國資央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加強考核、資本金投入等政策支持,加快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張玉卓指出。
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中央企業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超過全國1/3,去年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打造國家級研發平臺764個,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91個;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擁有科技人才,就是專職研發人員104.5萬人,占全國的1/5,兩院院士231名,占全國1/7;創新成果也很豐碩,在電網、通信、能源等領域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衛星導航、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等重大成果,都是中央企業主導或參與研制的。
張玉卓表示,中央企業在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面向未來,我們將準確把握中央企業在我國科技創新全局中的戰略地位,鞏固優勢、補上短板、緊跟前沿,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打造創新型國有企業。”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