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中國物流集團問世;半個月前,頗受市場關注的中國稀土集團掛牌成立。可以說,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央企重組整合給足了市場驚喜。縱觀全年,國資國企改革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尤其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70%的預定任務順利完成,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022年,是國企改革最關鍵的一年,三年行動將正式收官。此前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明確提出,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在黨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如何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認為,深化混改、推進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大央企專業化整合力度等將是重要著力點。
多領域全面開花
董事會建設成最大驚喜
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可謂多領域全面開花,其中,尤以“董事會建設”最為業內關注。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央企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進度較快,包括董事會建設、經理層的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中長期激勵機制等,這些改革措施落地、落實快,具有明顯的成效。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董事會建設方面,央企集團已全部建立規范運作的董事會,絕大多數二三級子公司也已完成董事會建設。此外,董事會授權同樣取得明顯進展。
來自國資委的數據是最佳佐證。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央企業及98.2%的子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超過70%的集團公司制定董事會授權制度,89.9%符合條件的二三級子企業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
“制度建設是去年國企方面的一大亮點。”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國企混改與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熟定型之年,尤其是去年年底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熟定型的催化劑。從內容上看,其充分吸收國企改革成果,并將相關政策進一步升級至國家法律層面。其中,針對公司治理結構、資本制度、高管責任等做出重大修改,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供重要法律支撐。
朱昌明也指出,目前,雖然大部分國企董事會已經應建盡建,但董事會職權落實、董事會制度建設和董事考核評價等改革仍相對滯后。因此,可以預期的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將繼續向縱深拓展,并在鞏固規范性的基礎上著力增強有效性。預計2022年國資央企將圍繞建設專業盡責、規范高效的董事會進一步發力。
事實上,加強董事會建設不僅是完善國企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一環,也是近年來國資委工作的重點。記者注意到,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在部署中央企業2022年重點工作時強調,要“建設專業盡責、規范高效的董事會”。
吳剛梁表示,董事會應建盡建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在于落實董事會職權。
央企重組整合
捷報頻傳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持續推進,2021年以來,中央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以及相關并購工作按下“快進鍵”。
如“兩化”重組落地、中國普天并入中國電科、鞍鋼“牽手”本鋼、中國建材加快推進水泥板塊業務整合等。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稀土集團亦相繼亮相。
從并購方面來看,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去年全年,剔除交易失敗案例,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參與的并購事件共861起。其中,278起已完成,583起正在進行中。
“整體上看,2021年央企重組整合具有以下三個特征。”劉興國表示,一是在數量上較往年有較大增加;二是在方式上更多選擇了專業化整合;三是不拘泥于簡單做“減法”,而是適時組建了一批新央企集團。
談及重組整合后的“新央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畢馬威國資國企改革服務中心負責人喬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企間的重組整合只是第一步,此后的業務整合計劃、人員配置和激勵機制、資本管理使用規劃等,才是“新央企”需要密切關注、提前規劃和落實到位的核心發力點,而相關舉措的清晰度、可執行性與效率將成為影響央企重組效果的關鍵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國資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仍是2022年國資委工作重點,而這顯然離不開央企間的重組整合。
例如,國資委提出,2022年要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專業化整合,加強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臺建設。
對此,劉興國表示,之所以會選擇上述領域,一方面,客觀來看,多家央企在這些領域進行投資布局,致使業務較為分散,存在較為突出的重復投資現象,難以體現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上述領域迫切需要加快發展、加快構建國際競爭優勢,而分散化投資發展的現狀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綜合而言,劉興國認為,未來央企的專業化整合或許不僅僅局限于剝離同類業務后組建新央企集團,而可能采取構建企業戰略聯盟的形式。
在吳剛梁看來,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方式是打造協同發展平臺,為核心優勢企業、區域經濟整合產業資源,打造產業生態鏈,構建經濟共同體。目前,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領域的中央企業規模大、產業鏈長,可以較好發揮“供應鏈鏈長”的引領作用。
決戰收官之年
改革發力點清晰
自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無論是推進力度還是組織方式,均較以往有很大不同。用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的話說,國企改革行動不再是局部改革,而是全方位的改革,改革舉措之間亦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聯動。
劉興國表示,今年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既要進一步鞏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又要針對前期的改革痛點、難點、堵點加力推進。從具體的發力點看,聚焦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混改深化,包括混改方式、路徑的創新,股權讓渡比例邊界的探索,國家特殊股制度的探索,混改企業內部改革的探索,以及建立混改企業差異化監管模式;二是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穩妥推進,即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將國有企業負責人身份轉換成完全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三是多元化激勵機制建設,實現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市場化激勵;四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加快組建,以及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并購重組;五是國有資產證券化的穩步推進,打造更多優質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朱昌明認為,2022年國企改革的發力點將主要聚焦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激發國企活力效率,前者是后者的動力源泉。可以預期,隨著新公司法的出臺,國企制度建設將迎來一波高潮,即將新公司法和國企改革重要要求納入公司章程和企業制度體系,實現新舊制度體系的轉換,這樣才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活力效率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為進一步考核評估檢驗和強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落實成效,今年一季度,國資委將對中央企業截至2021年底的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進行第一次考核,并對地方進行第二次評估。(本報記者 杜雨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