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證監會同意中微半導和晶合集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6月15日,今年以來,滬深京三大交易所新股達152只,合計募資2869.6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8.17%。其中,140家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占比超過九成。
相較于歐美市場,今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IPO保持了相對穩定。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下半年IPO市場仍然會保持穩定。
IPO融資規模穩定增長展現中國資本市場實力
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歐洲和美國市場上只有157家公司進行IPO,總共籌集了17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歐美市場上有628家公司通過IPO籌集了1920億美元,IPO募資金額下降逾90%。同時,全球IPO融資規模下降了71%,從2830億美元降至810億美元,上市數量從1237家降至596家。
談及外圍IPO市場規模萎縮及A股IPO融資規模穩定增長時,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資本市場的實力和中國投資者的信心。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積累,我國經濟具有了很強的韌性;通過深化改革,我國資本市場的廣度、深度得到了顯著拓展;我國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具有信心,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中國IPO融資額保持增長,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監管部門始終強調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今年以來多次在關鍵時刻召開會議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新股發行生態。其次,注冊制改革的有序推進,提高了資本市場融資效率,也為IPO保持增長創造了條件。最后,監管部門對科技創新、制造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政策傾斜,有效提高了相關領域企業的上市意愿。
140家為戰略性新興企業集中于四大產業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來看,年內152只新股中,140家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占比92.11%,140家公司募資2443.92億元,占比85.16%;其中,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分別有13家、50家、61家和16家。
而去年同期上市新股中,戰略性新興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為140家和1191.67億元,占比分別為61.14%、61.53%。
對此,田利輝表示,這和時代背景、政策導向、市場設計密切相關。當今,技術革命進展迅猛,我國政府給予戰略性新興產業多種支持和鼓勵,推動其迅猛發展。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來看,今年新上市的14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產業四大行業數量較多,分別有46家、24家、22家和21家,募資分規模分別為1341.38億元、322.69億元、182.35億元和281.36億元。
汪惠青認為,戰略性新興企業上市數量提升,一方面,受益于我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建設工作持續深入推進,以通信技術、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另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不乏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中小企業。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平穩落地,北交所順利運行,這些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渠道有效拓寬,紛紛在符合自身發展定位的市場實現上市融資。
另外,據記者梳理,目前44家公司獲得IPO批文或IPO注冊生效,尚未登陸A股,其中16家處于發行中,28家尚未開始發行。
從上市排隊企業來看,記者據證監會網站、滬深京交易所網站數據統計,截至6月15日,目前747家企業上市申請排隊中(含已通過發審會未獲得批文和提交注冊尚未注冊生效企業)。從擬上市板塊來看,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分別為218家、118家、346家和65家。
據記者了解,下一步,證監會將統籌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上市融資,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汪惠青表示,在注冊制改革持續推進以及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等因素的推動下,下半年IPO有望保持增長。
“鑒于外部影響日趨明朗,經濟復蘇正在路上,我國下半年IPO將會穩中有進。”田利輝表示。(本報記者 吳曉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