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上半年保費(指原保險保費,下同)全部出爐。整體來看,五大險企共取得保費收入15912.99億元,同比增長4%。分業務來看,上市險企財險業務皆取得穩定增長,壽險保費整體微幅提升,不同險企間有所分化。總體而言,盡管二季度上市險企業績出現邊際改善,但上半年整體業績依然承壓。
目前,上市險企半年報尚未正式披露,新華保險發布業績預減公告稱,上半年其歸母凈利潤同比降幅較大,但降幅較一季度明顯縮小。研究機構認為,盡管上半年上市險企整體業績依然承壓,但行業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下半年的表現值得期待。
車險業務占比皆下降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人保取得保費收入3790.95億元,同比增長11%;中國太保取得保費收入2408.79億元,同比增長7.9%;新華保險取得保費收入1025.86億元,同比增長1.96%;中國平安取得保費收入4290.39億元,同比增長1.6%;中國人壽取得保費收入4397億元,同比微降0.66%。
五大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為壽險公司,其他3家為集團上市。從不同業務類型來看,上半年,上市險企壽險業務整體同比微增0.77%。不同險企間出現分化。具體來看,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壽險取得保費收入720.41億元,同比增長12.33%;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壽險取得保費收入2634.4億元,同比下降2.51%;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人壽取得保費收入1490.53億元,同比增長5.4%。
分季度看,上市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比一季度有所提升。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任廣博認為,一是二季度以來,各險企相關業務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二是以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為代表的長期儲蓄類業務保費增速較快,預計各險企新單保費增速持續改善。
上半年,上市險企財險業務整體表現亮眼。具體來看,中國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財險取得保費收入2766.71億元,同比增長9.9%;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產險取得保費收入1467.9億元,同比增長10.11%;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產險取得保費收入918.26億元,同比增長12.2%。
從三大上市財險公司來看,今年上半年其車險業務占比較去年全年皆有所下降。例如,上半年,人保財險車險保費收入為1288.08億元,同比增長6.7%,車險業務占比為46.56%,而其去年全年車險業務占比為56.9%;平安產險的車險保費收入為955.02億元,同比增長7.29%,車險業務占比為65%,而去年全年其車險業務占比為69.9%;太保財險的車險保費收入為481.69億元,同比增長7.9%,車險業務占比為52.5%,而去年全年其車險業務占比為60%。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上半年上市險企車險業務短期受疫情影響拖累;另一方面,上市險企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兩因素共同造成車險業務占比下降。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劉欣琦、謝雨晟認為,短期疫情波動不改車險保費修復性增長態勢,6月份,在疫情緩解、汽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利好下,新車銷量同比增長22.6%,推動上市財險公司保費邊際大幅改善。
保險股配置價值提升
上市險企半年報將于8月下旬披露。新華保險業績預減公告稱,新華保險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42.18億元至52.73億元,預計同比下降50%至60%。“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是在去年同期凈利潤高基數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受資本市場低迷的影響,投資收益減少,導致凈利潤同比變動較大”。
盡管上半年新華保險業績預減,但和一季度的降幅相比,其表現出明顯的邊際改善。一季度,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8.7%。
東吳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葛玉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保險股估值水平已反映了壓制保險公司基本面的負面因素,且處于歷史低位,向下空間較為有限。
興業證券分析師孫寅、徐一洲認為,保險板塊資產負債兩端皆有所改善。2021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的主要利空因素在股價中已充分釋放。從資產端看,投資收益在權益市場回暖和低基數背景下,實現邊際改善。從負債端看,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型產品在權益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需求回暖,疊加營銷隊伍規模企穩,人身險市場呈邊際改善態勢;同時,在疫情影響減弱、復工復產推進、新車銷售改善等因素帶動下,財險業增速持續回暖。
孫寅、徐一洲認為,當前,保險板塊估值和市場持倉均處于歷史底部區間,具備較好修復空間的保險股市場關注度明顯提升。展望后續,負債端新單業務預期將在儲蓄業務需求回升、隊伍規模企穩以及低基數帶動下逐步修復;資產端投資收益或隨地產風險緩釋、權益市場回暖和利率震蕩企穩持續改善?;久娓纳祁A期下低估值和低持倉的保險股配置價值提升。
在中報前瞻中,華創證券的徐康、洪錦屏認為,增額終身壽險等產品貢獻增量,人身險保費收入預計呈邊際改善趨勢,新業務價值持續承壓。同時,財產險的非車險方面,法人業務是決定能否實現承保盈利的最主要因素,二季度各公司均把非車險的理賠作為降賠減損的重要工作,以期實現承保盈利。(本報記者 冷翠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