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28日,A股共有135家上市公司變更了審計機構。多家公司因變更事宜收到問詢函,變更原因、原審計機構是否有異議、新聘會計師事務所資質等是監管關注的焦點。深圳證監局日前也關注到,轄區審計項目“業務隨人走”現象顯現,臨時“換所”偶有發生。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投資者應特別關注其更換的原因,對于變更理由牽強的公司,投資者最好避而遠之。
“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的原因眾多,其中有些是因為觸及連續審計年限的要求。”況玉清表示,有的公司在章程里規定了定期更換審計機構,因此達到年限就需要變更;同時,國有企業對于審計機構的聘用年限也有相關規定。
根據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今年制定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國有企業連續聘任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超過8年。國有企業因業務需要擬繼續聘用同一會計師事務所超過8年的,應當綜合考慮會計師事務所前期審計質量、股東評價、監管部門意見等情況,在履行法人治理程序及內部決策程序后,可適當延長聘用年限,但連續聘任期限不得超過10年。
此外,前任審計機構受到處罰,也是企業更換機構的重要原因。例如,綠能慧充近日公告稱,計劃更換原審計機構和信會計師事務所,理由是“和信會計師事務所因其發債審計項目受到財政部暫停經營業務2個月的行政處罰,盡管處罰事項與公司及公司年審簽字會計師均無關聯,考慮到和信會計師事務所已連續多年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為確保公司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同時考慮公司業務經營及未來戰略發展需求,公司擬變更聘請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23年度審計機構。”
由于審計團隊跳槽帶走審計項目,導致上市公司更換機構的情況也較為常見。有不愿具名的審計機構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審計的團隊對具體項目影響較大,比如,在2022年年報審計中,深圳就有8家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但不更換簽字注冊會計師。”
也有因合作不愉快而導致更換機構的情況。巨豐投顧于曉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對原審計機構的服務質量、專業能力或者溝通配合等有不滿意的地方,也會選擇更換審計機構。
此外,也有上市公司因壓縮成本而選擇報價更低的會計師事務所。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企業若是根據相關規定以及日常發展需要更換審計機構,屬于企業自主經營行為;但是對于一些異常的情況,投資者要保持警惕。
比如,近年來頻繁更換審計機構的*ST文化,自2019年以來陸續聘請過5家審計機構,最終也沒能逃過退市的命運。
而國美通訊則在2022年年報披露前辭掉了為公司服務多年的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欲改聘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擔任2022年年報審計機構,然而后者卻以“人手不夠”婉拒。此后,國美通訊聘請了2021年成立的廣東亨安會計師事務所(簡稱“亨安所”)。公告顯示,亨安所2021年度收入總額為404萬元,其中審計業務收入僅6萬元、證券業務收入1萬元,出具2021年度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客戶的數量僅1家。
于曉明表示,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尤其是新聘任的機構成立不久、規模較小時,投資者需要特別關注其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和從業經驗,以及是否具備獨立、公正的審計態度。(本報記者 趙彬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