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晚間,*ST華儀發布公告稱,截至2023年12月25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0.37元/股,已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已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8月修訂)》第9.2.1條第一款規定的交易類退市指標。公司股票自2023年12月26日(周二)開市起停牌。
值得關注的是,12月25日,*ST泛海收盤價0.42元/股,已連續18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ST柏龍收盤價0.42元/股,為連續19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股。這意味著,兩家公司將提前鎖定“面值退市”。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內面值退市公司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多,這意味著A股市場出清步伐正在顯著加快,退市機制正在逐漸發揮作用,市場優勝劣汰功能進一步顯現。同時,這也反映了注冊制改革不斷走深走實,新股發行效率和透明度不斷提升,殼價值逐漸降低直至消失,市場定價更加有效,績差股和問題股將面臨被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局面。
年內“面值退”數量創新高
隨著價值投資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熟悉及認可,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機制正加速顯效。其中,面值退市憑借“預警”特質成為推動績差股加速退出A股市場的重要方式之一。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5家A股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13家因“股價低于面值”被實施退市,占比近三成,顯著高于2022年的1家和2021年的6家水平,創下歷史新高。隨著*ST柏龍、*ST華儀和*ST泛海本周開始停牌,年內“面值退”的企業數量將再添3家。
從13家已經面值退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截至停牌前一個交易日,股價最低者為ST粵泰和*ST紫鑫,均為0.37元/股。此外,多家公司在停牌前都經歷了連續跌停行情。
對于公司股票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原因,或與相關公司基本面正面臨著長期業績不佳、持續經營能力薄弱、公司治理混亂等諸多問題相關。
以前述年內因觸及面值退市標準而被退市的13家公司營收表現為例,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除1家(*ST凱樂)未披露2022年年報外,剩余12家公司2022年凈利潤均為負,其中凈利潤最低為-196.72億元。
從本周已鎖定“面值退市”的3家企業來看,情況亦是如此。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ST柏龍、*ST華儀和*ST泛海三家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0.34億元、-1.38億元和-73.84億元。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面值退市標準清退相應企業,一方面淘汰了問題股,推動市場資源配置優化,另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提高了自身對公司治理、經營等各方面的重視程度,從整體上提升了A股市場上市公司水平,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對于投資者而言,面值退市能有效減少“炒小”“炒差”等非理性投資現象的發生,引導投資者認識投資風險,理性投資。
“1元股”陣營擴至66只
值得關注的是,有部分投資者,或出于價低考量,或出于高風險即高收益投資心理,對于“1元股”(公司股票價格低于2元/股)持較高的關注度。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2月25日收盤,A股市場共有66只1元股。其中,低于1元/股的股票,除了*ST柏龍、*ST華儀和*ST泛海外,還有ST鴻達(0.88元/股)和*ST愛迪(0.93元/股)。
從交易活躍度來看,上述66只“1元股”中,截至12月25日收盤,有6家公司換手率在3%以上,說明股票交易正處于相對活躍狀態。
對于投資“1元股”,交易所曾表示,廣大投資者需要了解公司基本情況,做好風險預判。從多家面值退市公司股價走勢來看,均長期在1元/股附近徘徊,且都曾多次跌破面值,最后連續20天股價低于1元具有一定必然性,投資者對此切勿盲目抱有僥幸心理。
談及對于A股市場未來退市趨勢,劉春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A股市場有進有出生態將加速形成,基本面較差的上市公司將面臨更大的被淘汰壓力。這將促使投資者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場,注重長期投資價值。(本報記者 田 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