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四季度,便發生了多起上市公司因期貨投機導致巨額虧損的案例。《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后發現,其中有公司虧損額度占其去年凈利潤的一半以上。
多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近年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套期保值成為趨勢,但同時也存在風險認識不足、背離初心和“不務正業”的現象。衍生品是風險管理的利器,運用得當將起到為經營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運用不當則會“雪上加霜”。
套保還是投機?
近日,一家以生產紙尿褲等個人衛生護理用品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子公司參與焦煤、焦炭期貨買賣,在幾個月時間內便浮虧幾千萬元。按照該公司披露的半年報凈利潤計算,目前期貨虧損金額約占其上半年凈利潤四成。
據悉,上述上市公司期貨投資標的為焦炭、焦煤,雖然組建了期貨交易管理小組,并召集了具備相應的投資和風險管理能力的成員,但該公司僅依賴長期對焦炭、焦煤等大宗商品價格跟蹤形成的價格判斷進行投資,投資經驗和能力明顯不足。截至今年10月份,該公司年度開展期貨投資累計投入高達1.5億元,占到去年凈資產比例的5.49%,累計虧損近7000萬元,占去年凈利潤的11.52%。
無獨有偶,另一家上市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期貨平倉累計虧損超1億元,占到了去年全年凈利潤的66%。“目前已將前期建倉的期貨合約全部平倉,將終止期貨投資交易,終止開展期貨投資及相關計劃,公司未來會將主要精力投入主業經營中。”該公司是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其主導產品為汽車剎車片,主要用于轎車、部分商用車。此次期貨投資的熱軋卷板期貨產品是公司產品原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物料。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5起上市公司因參與期貨投資而產生較大虧損的案例,且基本為因投機而產生較大虧損。
中衍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盧旭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從事期貨投資產生大幅虧損,一方面,反映出企業對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和套期保值的認識和經驗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內部風險管理的缺失。企業參與期貨保值交易應當選擇與公司經營有關的期貨產品,且企業的期貨交易規模不能超過自身產能,如果從事期貨交易品種與企業經營業務毫無關聯,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套期保值交易。若從事的期貨交易規模與現貨不匹配,極易造成較大損失。
金信期貨投資咨詢部經理姚興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衍生品市場發展日趨完善,期貨品種逐漸豐富,實體企業嘗試使用期貨、期權等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或轉移經營風險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對于初期涉入期貨市場的個人或企業來說,極容易背離初心,將套期保值變成投機行為,這主要表現在交易計劃不周全、風控體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進而產生較大虧損。
年內千余份套保公告發布
與部分企業投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上市公司則合理運用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為生產經營做好保駕護航工作。
中糧家佳康的業務包括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鮮豬肉及肉制品的生產、經銷與銷售及冷凍肉類產品進口及銷售。在今年下半年生豬價格大幅下行、行業普遍虧損背景下,該公司三季度卻實現大幅盈利。近日,公司公告稱,集團今年7月份-9月份實現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調整前凈利潤約8.5億元(未經審核)。
有分析人士表示,該公司上半年進行期貨套保,在較高價位出售一定比例的生豬,提前鎖定了部分利潤,預期該利潤會在下半年有所體現。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中糧家佳康發布公告后,公司近兩日股價出現大幅上漲,一度創出3.08港元/股的階段性高點。截至10月14日收盤,中糧家佳康股價報收于2.98港元/股,上漲0.19點,漲幅為6.81%。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東方財富Choice和相關數據梳理后發現,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參與套期保值的數量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年內含有“套期保值”主題的公告份數已突破1000份,而去年全年僅有近50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750份套期保值公告。與此同時,在近10年間,超過800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套期保值業務。
盧旭表示,期貨作為套期保值的運用工具,不能當作是交易市場的投資工具,企業做好價格風險管理才是穩健經營的前提。衍生品作為風險波動管理工具,已經被許多上市公司所認可,例如,世界500強的公司基本都從事期貨套期保值交易,且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可以用來學習和參考。
姚興航對記者表示,企業要做好套期保值交易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理念,需要有完整健全的制度及流程,更需要有專業的團隊,專門負責套期保值的決策及操作。上市公司利用期貨工具進行正確的套期保值和規避風險,要盡可能消除采購、生產及銷售各環節的風險,這才是有利于上市公司穩定發展的根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