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是一家全球性科學公司。目前,帝斯曼在中國運營包括26家生產工廠在內的48個分支機構,在中國的業務幾乎涉足營養、健康和綠色生活領域的所有應用市場。
近年來,帝斯曼持續加大對中國業務的投入。帝斯曼中國總裁周濤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帝斯曼看好后疫情時代的中國市場,在過去疫情肆虐的一年多來,帝斯曼在中國的銷售額仍在增加,占全球銷售額的比重也上漲至14.6%。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給帝斯曼帶來重大發展機遇。一方面,內循環的重頭戲在于釋放內部消費需求,尤其是自疫情暴發后,消費者對營養健康、提高免疫力、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和關注都有較大提升,高質量消費還存在可提升空間;另一方面,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復工復產,對帝斯曼乃至全球供應鏈都具有重要意義,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強和營商環境的優化,為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華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生產和出口環境。”周濤說。
為抓住中國市場機遇,帝斯曼在華業務也越發本土化,力圖做到扎根中國、落地中國。周濤表示,中國的市場體量非常龐大,并且不同地域都有自身聚焦的市場領域或特定產品要求;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國內企業,在中國都應按照中國各地市場需求、消費者習慣偏好,對產品進行本土化研發和定制,不斷提升本土化的嗅覺力、決策力和交付能力,才能抓住中國更多的市場機遇。
“在本土化方面,跨國公司的優勢在于可以調集全球技術。比如帝斯曼的DHA產品一開始是開發給航天員的,而后才轉向大眾市場。當前,在外循環政策引導下,相關法規更加透明、知識產權制度也更加完善,未來將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在華研發和創造,共享技術與資源,由此雙循環格局將會做得更大、走得更扎實。”周濤說。
帝斯曼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作出積極努力。位于山東萊蕪的帝斯曼中國愛地工廠通過綠電采購協議,推動生產運營實現100%綠色電力供應。談及企業如何應對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時,周濤表示,這對企業是挑戰,也是一個新發展機遇。
“在‘雙碳’目標之下,企業對供應鏈有綠色要求,客戶也對企業提出綠色需求,這是一種協同聯動。對此,企業主動迎合綠色市場將帶來直接效益。未來,帝斯曼將繼續重視在全球環境和社會方面的責任,并將這份責任從自身運營延伸到我們的供應商、客戶和終端用戶。”周濤表示。(本報記者 楊嘯林)
?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