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起步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于10月21日,親臨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石油石化行業的歷史性貢獻,特別強調“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夯實國內產量基礎,提高自我保障能力”“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中國石化黨組深切感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闡明了事關石油石化行業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與“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重要論述一以貫之、一脈相承,蘊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深厚的底線思維,為石油石化行業在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中國石化作為國有特大型骨干能源化工企業,必須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憂習近平總書記之所憂,急黨和國家之所急,堅決扛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引領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三大核心職責”,爭當油氣增儲上產的推動者、潔凈能源供應的引領者、國際能源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全方位提升企業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向習近平總書記、黨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質量答卷。
深化落實七年行動計劃,推動油氣資源增儲上產
能源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同時也面臨著供需、產銷、環境影響、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和挑戰。特別是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大,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深度調整,最近一個時期原油、天然氣、煤炭三大傳統能源價格一度暴漲,能源短缺恐慌加劇,更加凸顯了能源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極端重要性。面對新變化、順應新趨勢、應對新挑戰,必須推動深化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石化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重要批示精神,堅決落實油氣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奮力實現“勘探大突破、原油穩增長、天然氣大發展”。“十四五”期間,預計中國石化油氣勘探開發投入、新增油氣探明儲量較“十三五”時期分別實現較大增長。全力抓好資源突破工程,把拓資源、增儲量、擴礦權作為重中之重,聚焦渤海灣、四川、塔里木等大盆地,堅持油氣并重、常非并舉、海陸并進,突出地質研究強基、物探準備先行、戰略選區拓展,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打破傳統束縛,創新地質理論,力爭實現大發現大突破。全力抓好原油可持續工程,突出提產能、控遞減、增可采、降成本,重點立足勝利東部陸上、塔里木等上產陣地,持續推進水驅油藏長效治理、稠油熱采優化增效、縫洞油藏控遞減、三次采油增產提效等穩產工程,確保產量箭頭向上、盈虧平衡點降低。全力抓好天然氣效益工程,聚焦少井高產、降本提效,促進四川、塔里木等主陣地上產,推動涪陵、普光、川西等氣田穩產,加快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儲氣庫和調峰體系建設,形成合理搭配的資源池,持續提高天然氣保供能力和經營效益。不斷深化國際能源合作,中國石化在海外油氣投資領域深耕多年,鎖定了一批油氣資源,下一步要堅持深化開放合作,抓住用好“一帶一路”建設和降碳目標帶來的國際能源合作新機遇,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大海外優質資產收購力度,在防范化解風險基礎上增強資源獲取能力,建設一批長期可靠、安全穩定的海外能源基地。
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我國能源供給體系以化石能源為主,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化石能源消費,其中煤炭排放占76.6%,石油排放占17.0%,天然氣排放占6.4%。實現中央提出的“3060”雙碳目標,是一場深刻的清潔能源革命和生產技術革命,對石油石化企業的發展戰略、發展質量必然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提升能源供給質量、利用效率和減碳水平的重要指示,中國石化將充分發揮擁有石油、天然氣、煉化、儲運、研發等全產業鏈優勢,促進投資鏈、供應鏈、貿易鏈、服務鏈等互為支撐,扎實推進化石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能源產品綠色化,持續助力供給端和消費端同步減碳降碳。制定實施中國石化雙碳行動方案,強化碳盤查、碳人才培養、低碳品牌建設等方面工作,布局建設黃河流域節能節水型清潔能源供給基地、長江流域綠色煉油化工和天然氣供給基地、粵港澳大灣區煉化及新材料供給基地、海南自貿港離岸現代石化基地,加快京津冀“地熱+”清潔能源供給體系、雄安新區資本金融高水平運作基地建設,全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能源結構轉型,落實能耗“雙控”要求,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的轉型升級。推動能源結構由多方發力向同向發力、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孤軍作戰向集團會戰的轉變,推進跨專業、跨產業、跨行業協同融合。中國石化在深耕石化工業的同時,還具有向“油氣煤電化”耦合協同轉型升級的廣闊前景,目前在能源資源協同發展上的積極探索,規模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加大新能源開發利用力度,綜合布局推動氫能、地熱、光伏、風能、生物質能等發展,積極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換電網絡,到2025年新能源供給能力力爭達到千萬噸標煤,逐步搭建起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供應體系。抓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加快建成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示范項目,推進華東、中原等其他地區CCUS項目建設,到2030年CCUS規模達到千萬噸級。
持續發力煤炭綜合利用,推動筑牢能源安全底板
煤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我國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煤作為主體能源是必要的,否則不足以支撐國家現代化”“煤炭能源發展要轉化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國石化作為我國能源化工技術的集大成者,有決心有條件有能力助力做好煤炭綜合利用這篇大文章,爭當煤化工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堅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方向,以沿高端產業鏈布局為基本路線,堅持在富煤地區發展煤化基地的策略,將煉油、化工、綠氫與煤化產業鏈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煤基燃料、精細化工產品、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積極推動產業鏈延伸突破,加速從化工到材料,從煤制烯烴向煤制化學品發展,促進煤基化工與石油化工協調發展,形成更合理產業結構;聯合大型煤企推動煤炭分質利用,廣泛集成低階煤中低溫熱解、煤基多聯產、燃煤發電超低排放、煤基可降解材料等技術,推動形成煤炭清潔化、高效化、低碳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鏈。積極推動多種能源耦合發展,結合中國石化“打造第一氫能公司”的愿景目標,加快推進新能源、核能、綠電、綠氫與煤化工耦合發展,重點在現有煤化工基地耦合可再生能源,減少燃料煤使用,探索用部分綠氫代替煤制灰氫,最大限度減少煤炭消耗。目前,中國石化正在對寧夏、內蒙古等煤化工項目與綠電、綠氫耦合發展進行布局。
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歷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以能源革命為重要動力;每一次能源革命,又都是以技術革命為先導。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中國石化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自覺把“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公司核心職責,擁有多層級研發機構60余家,院士24名,研發人員2萬余名,持續推進“十條龍”科技攻關(指中國石化特有的以研究開發為基礎、設計單位為橋梁、生產單位為依托,集中力量攻克重大關鍵成套技術,加速實現科技成果工業化應用的科技攻關組織模式),形成富有特色的完整科技創新機制,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專利申請數連續多年居央企首位,在近年來中央企業專利質量綜合優勢評價中位列第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重要指示,中國石化有責任傾盡全力走在前列,聚焦解決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領域“卡脖子”問題,“十四五”期間研發投入年均增長將達到10%。大力發展油氣和新能源技術,統籌推進前沿領域研究和產業化技術攻關,積極推進進口技術、產品、裝備規模化替代,大力攻堅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超高溫井下工具等,深入開展可燃冰、干熱巖、陸相頁巖油氣等技術研究,力爭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在廣袤國土下找出更多油氣。加快取得引領性技術突破,推進國家急需的高端材料、高端油脂、特種裝備等研發,積極布局CO2?+開發利用、儲能技術及設施、低碳零碳負碳等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助力綠色低碳科技革命。積極參與國家創新聯合體、原創技術策源地申報和建設,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縱深推進“科改示范行動”,積極探索“揭榜掛帥”“賽馬”“大兵團”攻關機制,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科技英才和一流創新團隊,力爭在能源科技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永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