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深刻分析了國際國內大勢,提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020年,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679.1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101.6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7%,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幾十美元增至2020年的超過1萬美元,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歷史性跨越。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要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民主和法治,二者缺一不可。民主是人民自下而上的主張自己的權益,法治是國家自上而下的保護民眾的權益。民主和法治最終都落到權益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殊途同歸,目標一致、方向一致。因此,中國把“自下而上”的力量和“自上而下”的力量結合起來,把自覺性的力量和自發性的力量結合起來。國家法律代表著強制力,這種強制力在所有人面前都有效。民眾的意愿和自覺性與國家法律的規范性之間,尋求統一。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2020年,從價值觀到社會文明、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產業,再到文化強國,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在各個層面上都得到顯著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要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2020年,14億多中國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有效保障,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更好實現。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全國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要求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2020年,已制定實施嚴格的生態文明制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中國的全面小康,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小康。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根據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教研部教授曹鵬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及重大意義》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