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10年來經濟領域取得偉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概念于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會議指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可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也即主要內容就是新發展理念。同時,會議又提出了我們對經濟規律七個方面的重大認識,與新發展理念共同組成了新時代10年經濟領域的主要理論成果。
新發展理念
怎樣理解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
一是從根本宗旨出發,把握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什么?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也就是說,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由此可見,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也是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新發展階段,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著力點就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之一就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我們要怎樣推進共同富裕?那就是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收入差距。
二是從問題導向出發,把握新發展理念的五個維度。第一,創新發展。為什么要強調創新發展,把創新發展排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第二,協調發展。協調發展之所以排在第二位,是因為協調是經濟體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是下好全國一盤棋的制勝要訣。第三,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關乎可持續發展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第四,開放發展。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第五,共享發展。為什么要共享發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理念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是從憂患意識出發,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把安全發展貫穿于國家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及時防范化解發展中潛在的各種風險,積極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四是改革這一“關鍵一招”。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我們要處理好政府跟市場的關系,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來激發蘊藏的活力,特別是人的活力。
五是高質量發展。綜上所述,我們把這樣一個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發展上,也就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所以,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高度的內在統一性,我們要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對經濟規律七個方面的重大認識
第一,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我們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僅有思想指導,也有具體抓手,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形成了一系列頂層設計。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現在,我們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一個著力點,就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第三,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新常態是一個什么狀態?可以從新常態的主要特征來看:一是從增速來看,新常態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二是從結構來看,新常態的特征就是由需求牽引供給轉為創新驅動;三是從發展方式來看,新常態的特征就是由追求速度規模轉為追求質量效率。
第四,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就是說,市場能做的交給市場,市場做不了、做不好的由政府來做。市場方面是法無禁止皆可為,政府方面是法無授權不可為。由此可以看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政府在宏觀調控、追求共同富裕、反壟斷方面發揮作用。
第五,堅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宏觀經濟管理的戰略思路。其結構性主要針對的是三大結構失衡,分別是:實體經濟供需失衡、房地產和經濟失衡、金融和經濟失衡。對此,我們進行調整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改革,包括國資國企的改革、金融的改革,以及對房地產的一系列改革等。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改革理論的創新,最終是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結構性的問題,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第六,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我們可以看到,新發展階段的一些新戰略,如鄉村振興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都是從問題導向出發的。比如,我們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因為在現代化過程中,城鄉關系、工農關系關乎現代化進程是否順利,所以要通過鄉村振興使得城鄉協調融合,最終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
第七,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穩中求進,其中“穩”是穩字當頭、“進”是積極進取,“穩”是前提、主線。我們要在“穩”的前提下,在關鍵領域積極進取、奮發有為。面對國內外風險的空前上升,我們則一定要堅持底線思維。此外,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
此外,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如堅持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與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就是新時代10年經濟領域最突出的理論成果,也就是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科學指南。
(根據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區域經濟教研室主任、教授施紅《新時代經濟領域的偉大成就》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