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消費市場一派火熱氣象。《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小長假期間,旅游消費、電影市場等均受到熱捧,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94.3億元,同比增長139.7%。在各地發掘“夜經濟”、發放補貼紅包等新一輪促消費活動帶動下,消費市場出現“疊加效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持續回暖,預計市場將加快恢復,成為促消費擴內需的有力保障。
作為上半年最后一個小長假,端午節期間居民出游熱情高漲。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1年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8913.6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4.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98.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94.3億元,同比增長139.7%,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74.8%。
攜程數據顯示,端午期間,平臺整體訂單同比增幅達83%,其中門票、租車、主題游等業務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分別增長87%、153%、171%。驢媽媽報告顯示,中短途周邊游是端午假期旅游市場的主角,近六成游客選擇了“3小時圈”目的地。游客青睞的出游主題豐富多樣,民俗游、非遺游、紅色游、文博游“百花齊放”。
“游客對于旅行中文化內涵、個性體驗、出游品質等需求不斷提升。端午期間各地文旅活動精彩紛呈,為旅游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年輕人逐步成為拉動假日消費的主力,也將從需求側帶動旅游消費新業態加速擴張。”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謝曉青說。
電影市場同樣火爆。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6月14日14時45分,2021年端午檔票房破4億元。其中,6月12日檔期首日放映場次43.7萬場,刷新端午檔單日場次最高紀錄。
實物消費在穩步復蘇。端午假期,在開發“夜經濟”、打折促銷、發放多種形式的消費紅包等活動帶動下,消費市場新增長點進一步凸顯。
端午節前夕,北京、上海、長沙等城市陸續發放數十萬份數字人民幣紅包。據了解,這批數字紅包的使用范圍覆蓋交通出行、餐飲住宿、購物消費、旅游觀光、醫療衛生、通信服務、票務娛樂等多個場景,有效促進了假期消費。
在北京,《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假期不少美食街、景區、影院、商場等的數字人民幣體驗區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在上海,紅包加上“五五購物節”等一系列活動,消費市場出現“疊加效應”。
隨著夏季來臨,夜間消費也成為本輪促消費的重要發力點。《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城市紛紛推出相關舉措,打造“食、游、購、娛、體”等多元于一體的夜間消費市場,加大開發“夜經濟”的力度。
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夜間經濟最新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夜間經濟規模突破30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5.0%,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36萬億元。分析指出,各地加碼發展“夜經濟”,將進一步拓展消費維度,打開消費增長新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利好還在持續釋放。6月11日,商務部等17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 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提出,“十四五”時期,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鄉鎮有商貿中心、村村通快遞,年均新增農村網商(店)100萬家,培育30個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經營農產品的公益性市場地市級覆蓋率從40%提高到60%。
圍繞提振文旅消費的舉措也在密集出爐。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通知,就加強政策扶持、支持旅行社發展作出系列安排。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發文,加強金融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規劃》,支持和推動條件成熟的文化和旅游科技企業發債和上市融資。
“我們正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制訂《國民休閑綱要(2021-2035年)》,推動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假日消費,滿足大眾旅游需求,不斷釋放旅游消費潛能。”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司長單鋼新透露。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王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促消費全面發力,包括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餐飲、文化娛樂、旅游等傳統服務消費,以及數字文化、健康、信息等新興熱點消費,將被進一步激活。
在王巖看來,伴隨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場景限制已基本不存在,大家外出消費的信心增強,有利于消費恢復。同時,在高品質步行街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斷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城市和鄉村消費供給都將不斷優化,有利于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全面釋放消費潛力,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促消費擴內需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