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上調增長預期,傳遞出全球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信號。不過,盡管威脅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有所緩解,但受到歐美發達經濟體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俄烏沖突緊張局面不斷等因素影響,全球復蘇基礎并不牢固,仍面臨多重挑戰。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中國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1%、54.4%和52.9%,三大指數均升至擴張區間。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盡管制造業復蘇依然遲滯,但服務業已出現回升。歐元區1月份服務業PMI終值50.8,前值50.7,好于預期值。美國1月份服務業PMI為55.2,顯著高于市場預期的50.4。此外,標普全球發布的1月份東盟制造業PMI報告顯示,東盟整體PMI從去年12月的50.3回升至51.0,為過去三個月的最高點。
國際機構也調高了2023年度全球經濟預期。1月30日,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去年10月份發布的2.7%上調至2.9%。IMF還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認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將改善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為經濟更快增長鋪平道路。IMF稱,威脅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有所緩解,很多經濟體被壓抑的需求得到釋放,通脹水平也可能會更快下降。
不過,也要看到全球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并不牢固,全球經濟活動仍面臨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央行上調利率引起的沖擊,以及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和能源供應的負面影響。
2月1日,美聯儲在結束今年首次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4.5%至4.75%之間。2月2日,歐洲央行宣布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均上調50個基點,英格蘭銀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3.5%上調至4%。
有分析指出,近期歐美通脹有所緩解但仍處于高位,而勞動力緊張狀況并未紓解,因此歐美央行依然堅持收緊貨幣政策。不過,考慮到累計加息效應及其對經濟活動和通脹影響的滯后性,借貸成本提升、經濟衰退等問題也會陸續出現,歐美經濟前景并不樂觀。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市場機構近期對放慢加息步調乃至政策反轉的預期高漲,但美聯儲依然堅稱“持續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將是適當的”,兩種觀點如何博弈,或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美國市場主要看點。
俄烏沖突的連鎖反應仍在繼續。2月5日,歐盟對俄羅斯海運石油產品限價機制正式生效,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也采取同樣限價措施。這是西方國家繼去年之后,對俄石油產品出口的又一限價舉措。此輪制裁將進一步推升相關石油產品價格,導致全球石油供應吃緊,“美國吃大頭、歐洲成冤大頭”的故事勢必再度上演。
此外,需要密切關注美國高科技企業集體出現利潤下降、業績滑坡及其后續走向。近期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母公司字母表、臉書母公司元等公司利潤均出現大幅度下降。此前,美國各大高科技公司已經紛紛爆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如今業績下降,更讓人擔憂20多年前納斯達克泡沫破裂的悲劇重演。
有分析指出,美國高科技公司業績下降,反映出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美國近年來將科技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嚴重破壞了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破壞了全球產供鏈穩定,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消解了美國高科技企業的創新意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自有其現實中的真切映射。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