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瑞銀在瑞士當地媒體上發表公開信宣布,已經完成對瑞信的法律收購,這意味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最大的銀行業并購交易正式完成。這筆收購結束了瑞信167年作為獨立實體的存在,瑞士政府的“兜底”也掃除了本次收購面臨的最大障礙。
瑞信是瑞士第二大銀行,也是全球銀行業監管機構認定的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然而,瑞信近年來屢屢曝出金融丑聞,又因重大投資失誤導致巨額虧損,加上今年3月美國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相繼爆雷引發連鎖效應,最終瀕臨破產。
瑞士聯邦政府今年3月動用緊急權力,未經瑞銀股東批準,推動瑞銀同意以30億瑞郎(約33億美元)收購瑞信,并由政府注資救助,以避免瑞信破產引發歐美金融業更大震蕩。5月,歐洲聯盟委員會批準瑞銀收購瑞信,認定這兩家瑞士最大銀行合并不會損害歐洲銀行業競爭。
一名女子從瑞士伯爾尼的瑞士信貸銀行分部前走過。 新華社/圖
《華爾街日報》稱,瑞銀對瑞士信貸的收購,結束了數月來瑞士最大金融機構之一的倒閉風波。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購完成后,瑞銀將對瑞信的銀行家實施嚴格限制,包括禁止來自高風險國家的新客戶。
彭博的報道顯示,瑞銀高管制定了一份清單,列出了近20條“紅線”,禁止瑞信員工從兩家銀行合并后的第一天起從事一系列活動。瑞銀合規部門制定的這些禁令旨在降低這筆合并交易的風險。此外根據規定,瑞信的銀行家將不能交易一系列復雜的金融產品,包括韓國衍生品和某些量化指數的期權。
交易完成后,瑞士信貸股票和美國存托股票(ADS)將從瑞士第六交易所(SIX)和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退市。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