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道孚、雅江三縣(市)交界處的甲基卡礦區,被譽為“白色石油”的鋰精礦正源源不斷地被運出。“甲基卡礦區,是亞洲最大的偉晶巖型鋰輝石礦區。”甘孜州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高曉峰說。
四川省出臺的《促進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將構建形成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全產業鏈產值規模超過8000億元。面對廣闊前景,甘孜州以生態為底色,以飛地為載體,積極推動礦產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以綠色理念推動礦產開發
“我們正在編制《甘孜州鋰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下稱《規劃》),預計明年就會出臺。”11月8日,高曉峰告訴記者,《規劃》將圍繞“綠色發展、整裝開發”理念,積極推動天齊鋰業措拉和燒炭溝礦區早日開工建設,加快雅江上都布、德扯弄巴、木絨、九龍打槍溝4宗鋰礦探礦權探轉采工作,為鋰資源高效、合理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規劃環評,對環境資源承載能力進行分析,在堅決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為生產力布局、資源配置做出合理安排。”高曉峰說。
11月下旬,大山深處的甲基卡礦區寒風凜冽,道路兩旁,高原云杉挺立,融達鋰業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輛輛覆蓋嚴實的運輸車輛經過噴淋清洗后,才將一車車礦石運出廠區。通過有序開采和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這個已有18年開采歷史的礦區,打破了礦山“塵土飛揚、碎石遍地”的印象。
“公司已形成105萬噸/年的露天開采產能及45萬噸/年礦石處理的選礦生產能力。”融達鋰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媛說,公司全面推行無塵化清潔生產,設備采取全封閉防護措施,并配備24小時連續作業粉塵噴淋裝置和收塵設備,從源頭控制揚塵。選礦環節,采用高效、低耗、無毒選礦藥劑。礦山汽車封閉覆蓋且出廠區時先進行清洗,沿途外運主干道路面實施全面硬化,不間斷灑水滅塵,實現礦區生產及運輸區域無盲區管理。
2021年,融達鋰業有限公司與成都農林科學院攜手建立了高原礦區生態修復試驗基地,截至2022年底,已累計移植高原云杉3000株、高原柳2.1萬株、各類花苗8900株,移植開采剝離區灌木10萬余株,合計復墾復綠面積1000余畝。
“我們將持續提升綠色礦業發展水平,著力推進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礦業發展,加大對礦山生態修復的投入,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高曉峰表示。
擴大飛地不斷延伸產業鏈
10月下旬,甘孜飛地園區“朋友圈”再擴大——“遂寧-甘孜”飛地園區開園掛牌,并提出打造“重點企業與鋰資源地深化合作示范園區”的目標。此前,甘孜已先后與眉山、成都、宜賓,共建了甘眉、成甘、甘宜飛地工業園區。
“甘孜鋰礦資源豐富,但地處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除上游資源開發,布局下游產業較為受限。”高曉峰說,建設飛地園區,實現州內采礦,州外加工,是延伸產業鏈條的現實路徑。
相關布局已經初見成效——在位于成都邛崍市東部的成甘工業園區內,成都融捷鋰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條年產2萬噸的碳酸鋰生產線已經運行,其上游的礦石,正是來自甘孜州甲基卡礦區。2022年融捷鋰業實現產值60億元,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總計將達到100余億元。
以“新能源新材料”作為主攻方向,目前成甘工業園區已經先后引進了璞泰來、融捷鋰業等頭部企業,動力電池正極、負極和隔膜三大主材的布局已經完成。
甘孜州還與“動力電池之都”宜賓簽訂了共建“甘孜-宜賓飛地園區”合作協議,將目標定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建設時間最早的甘眉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鋰電產業鏈上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形成30萬噸電池級鋰鹽、20萬噸正極材料產能,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鋰鹽生產基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