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7日電?題:三組“加減法”透視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頭雁”效應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周蕊、有之炘
2023年9月,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運行滿10周年。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貿區累計吸引實到外資586億美元,約占上海同期的30%。在改革、開放和創新等各個層面,上海自貿區的積極探索,彰顯了制度創新“頭雁”效應。
減負面清單長度,增外商投資熱度
從上海北外灘遠眺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片區。新華社記者方喆 攝
上海自貿區成立后,發布了我國第一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對清單以外的外商投資,實行備案管理。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成立10年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條目從當年的190條縮減至27條。在制造業、金融業等數十個開放領域,上海自貿區落地一批全國首創外資項目,其中包括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第一家外商獨資汽車制造企業等。
作為一家資產管理總值逾9000億美元的國際資管巨頭,施羅德投資集團1994年在上海成立第一個中國內地代表處,2005年與交通銀行聯合成立交銀施羅德基金。受益于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外商獨資的施羅德基金今年年初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標志著施羅德在中國資產管理市場再迎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滬港通、債券通等一系列開放措施的落地,我們堅定看好中國市場,將把各種優勢資源持續帶到上海,探索資產管理公司在華發展新模式。”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蘭說。
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局長肖健表示,從2020年的貝萊德基金開始,全國前四家新設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全部落戶陸家嘴金融城。當前,陸家嘴已成為境外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在華設立獨資公司最集中的區域。
減辦證數量,增創新創業活力
政府職能轉變,是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從最初的“先照后證”,到隨后的“證照分離”,再到如今的“一業一證”,上海自貿區不斷放寬市場準入,目前已在31個行業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5000多張,平均審批時限壓減近90%,申請材料壓減近70%,大大增加了創新創業活力。
所謂“一業一證”,就是將企業經營所需要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一證準營”。以便利店為例,過去需要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和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等5張許可證,現在只要準備一套申請材料,領取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就能“闖天下”。
今年下半年,上海自貿區率先試點的“一業一證”又出新措施,依托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企業辦理營業執照的同時,相應的行業綜合許可業務“免申即辦”。8月下旬,上海越蓮餐飲有限公司拿到了浦東首張“免申即辦”的行業綜合許可證。
上海市浦東新區常務副區長楊朝表示,浦東將以自貿區建設10周年為契機,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打造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
減產業發展堵點,增高質量發展動力
位于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的張江科學會堂內景。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自貿區不僅為國家“試制度”,也為區域“謀發展”。
從事集成電路供應鏈業務的上海泓明供應鏈有限公司深刻感受到自貿區改革的紅利。依據相關法規,我國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即CCC認證,集成電路產業中所用的保險絲等維修件也被納入其中。企業若要申請免辦CCC認證,必須提供包括結構圖在內的諸多證明,由市場監管部門判定能否免辦。而集成電路又是一個對供應鏈時效要求很高的行業,若因某個維修件未及時到位而停機,將產生非常大的停機成本。
今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免予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若干規定》正式實施,明確重點產業供應鏈企業可作為CCC免辦申請人,泓明供應鏈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試點企業。泓明供應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翊說,這將大大壓縮重要零部件進口所需時間,有利于供應鏈企業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得益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海關數字圍網等舉措,泓明已在全國布局24個備件倉。浦東市場監管局局長張力表示,包括CCC免辦管理措施在內,上海自貿區將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制度環境,助推浦東引領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