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新華網特別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入駐新華號,為代表委員云履職、云建言和云互動提供網絡平臺支持。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入駐新華號并圍繞網民關注的話題接受記者采訪。
打開因材施教新通道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在線教育發展迅速,但也有孩子“在線不在狀態”。如何解決?
劉慶峰表示,疫情期間科大訊飛免費提供了20億人次學生的在線上課和作業輔導,支撐了“停課不停學”。但也發現有學生“不在狀態”,于是研發了“人工智能7步法”,幫助老師課前精準分析學生預習情況,調整進度,并且知識講解后自動檢查,進行表揚或提醒,根據課堂表現分配不同的作業等。實踐證明,大大提升了學習興趣。
“在因材施教方面,人工智能有望打開一條新通道。”他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把數據分析出來,使孩子減少無效重復學習,幫助老師提高教研能力、減少大量作業批改時間,而把需要關注的結果呈現給老師。
他建議,要發揮新技術在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智能化教育評價系統協同創新及規模化推廣。
確保老人享受數字關懷
面對生活中各種二維碼和App,老年人如何共享便利?
劉慶峰認為,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整合過程中,可建立針對老年人的智能坐席和人工坐席,提供人機交互的在線咨詢、健康宣教、服務呼叫、應急處置等服務。
“通過人工智能和語音技術,加上少量人工做兜底保障,可以把熱線跟App打通。”他說,比如老人不會使用App掛號,只要打電話說“我要呼叫服務熱線”,就可直接在后臺解決。“大多數服務可由機器來做,機器做不了的或者特殊需求,可由人工來做;人工每做一次,機器就學會了,服務范圍將更廣。”
獨居老人養老是重要社會問題。據他介紹,在安徽和天津等地實施的獨居老人管理平臺項目中,如果在每天水電氣使用中發現異常,先用人工智能撥打老人電話,如果無應答或有問題,便通知親屬,如果親屬無法及時上門,社區人員將及時趕到。這樣可高效利用有限的社區服務和醫護資源。
“‘十四五’期間建設數字中國,要用人工智能彌補數字鴻溝,使每個人都能享受便利和關懷。”劉慶峰說。
向語音識別高點沖刺
在網站或App上將錄音轉文字的功能,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未來語音識別能否更“聰明”?
劉慶峰表示,某種程度上,語音技術也是“卡脖子”技術。手機和智能家電、穿戴式設備、車載設備等,如果沒有語音交互和語音助手,出口存在困難,必須加強技術自主研發。
對于語音識別發展趨勢,他表示,將從現在相對安靜環境下的高準確率,向各種噪音背景、遠距離場景、多人講話情況下都有高識別率發展。
“在去年國際權威英文語音識別大賽CHiME-6中,我們在遠場、噪音情況下,把語音識別錯誤率從46.1%降至30.5%。萬物互聯時代,必須在各種生活場景下,我們還要有重大突破。”他說。溝通是理解的前提。在劉慶峰看來,語音識別合成和翻譯技術發展,會極大推動互信和合作共贏,希望通過語音技術助推這個過程。
未來5至10年,生活將是怎樣?
劉慶峰認為,“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進入到每個行業”。可能每個孩子都有人工智能老師,每個老師都有人工智能教學助手,每個家庭都有人工智能醫生,保姆機器人也會逐步進入家庭。
“尤其在老齡化社會,人工智能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們需要它做家政、家庭醫生等。人工智能也是全球價值鏈重塑的重要制高點之一。”劉慶峰說,這不是簡單代替人類的工作,而是以人機耦合的模式發揮作用,“使我們每個人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之上”,更有信心、更有生活樂趣、更能發揮創造力地融入未來生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