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各地要積極安排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資金、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等10項措施,助企紓困再出實招。
用工、房租等固定支出是小微企業的主要壓力來源
近期,受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疫情多發等影響,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明顯增加,生產經營形勢不容樂觀。以剛結束不久的“五一”假期為例,節日期間,全國多地疫情再次蔓延散發,聚集性、接觸性服務業市場主體受到較大影響,生產經營再次面臨較大困難。
“自北京發布暫停堂食的公告后,我們店臨時將堂食服務轉為外送服務,但訂單卻寥寥無幾。”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一家特色火鍋店店主孫先生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與其他食物相比,火鍋更看重氛圍,往往是多人聚在一起吃才有意思。現在轉向線上,就沒了這種氣氛,訂單近乎為零。”在店鋪租金、用工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孫先生的經營壓力陡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念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疫情防控影響的這類市場主體大多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絕大多數不具備在短時間轉型成為線上服務商的條件。當前受防疫措施限制暫時抑制消費服務供給,長時間將導致服務市場主體預期轉變,退出市場的企業和個體戶增加,將進一步弱化消費服務能力。
還須關注的是,與疫情多發對聚集性、接觸性服務業市場主體造成的直接影響不同,這些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困難也間接傳遞給了一些非聚集性、接觸性服務行業。
一家從事工商代理服務的小微企業負責人吳女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最近特別不好拉業務。“一方面是疫情原因業務員不能出門,另一方面是很多企業自己經營也困難,沒有余力購買額外的代理服務。此外,工商部門多次簡化工商業務流程后,很多老客戶自己也能辦理一些業務,對我們的服務需求自然也減少了。”
被問及面臨的經營壓力,吳女士表示,雖然業務減少導致其收入減少,但由于該企業體量小,業務方面的資金周轉壓力不大,主要壓力還是集中在固定支出上。“員工的工資社保支出、房屋的租金支出是固定支出的主要項。其中,辦公場地是與同行合租的,支出相對少一些,用工成本則更高。”吳女士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每位員工的社保支出在2000元左右,加上他們的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現在每個月都需要老板用私人賬戶貼補才夠發放。”
降低基本運營成本最直接、最見效
可以看到,租金成本和用工成本是很多中小微企業的主要成本,占據其經營成本的大半,也成為其在疫情期間經營的壓力所在。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中的第一項措施,就是要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結合本地實際向困難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房屋租金、水電費、擔保費、防疫支出等補助并給予貸款貼息、社保補貼等。
“降低市場主體的基本運營成本是助企紓困措施中最直接、最見效的舉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蘊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相關部門出臺了倡導國有物業對商戶減免租金,鼓勵非國有物業業主與租戶協商減租、免租或緩租等措施,但實際上對非國有物業而言,協調減免租金的難度較大。為雇員繳納社保、支付最低工資等,在這些中小微企業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很容易增加其壓力,導致其難以為繼。此次《若干措施》將降低市場主體的基本運營成本列在第一項,從基本處發力,顯示出助企紓困的決心。
穩價暢鏈為實體經濟“疏血通脈”
相對一些可以轉戰線上的服務行業而言,線下的一些實體行業除了面臨房租、人工等固定支出壓力外,還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不暢的困境。
浙江湖州摩森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是原材料價格和物流價格的上漲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其次是行業競爭激烈,但消費相對疲軟,相關產品國內的銷售價格在下降、成本卻在增加,導致價格出現“倒掛”,企業的利潤空間非常微薄。此外,疫情多發還影響了訂單的時效性,打亂了生產計劃和生產節奏。“為破困局,我們積極探索新的線上推廣模式,期望通過線上渠道和新媒體渠道找到新的機會。”張奎說。
而從政策層面,該如何有針對性地為此類企業紓困?《若干措施》給予了明確答復:要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運用儲備等多種手段,加強供需調節,促進價格平穩運行。同時,加強生產要素保障,將處于產業鏈關鍵節點的中小微企業納入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重點加強對企業人員到廠難、物料運輸難等阻礙復工達產突出問題的協調解決力度。樁樁件件,均精確指向實體企業正面臨的困難。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下一步,仍要繼續加大紓困力度,支持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和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繼續做好能源保供穩價,確保交通物流暢通,提升企業接單能力,保障產業鏈安全穩定。同時,還要全力擴大內需,進一步發揮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托底作用,有序促進消費恢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記者 胡畔)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