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提出要在緊要處落好“子”,其中一“子”,就是率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今年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開幕。大會報告指出,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面,將著眼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努力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在過去積累了相當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北京一定可以開辟發展新境,成為世界創新高地。
一、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使命與要求
(一)國家使命與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
當前,我國發展方式正在邁向創新驅動的新階段。“十四五”規劃建議與“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同時還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提高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作用,推動京津冀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2022年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作為國家隊的學術引領作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用、創新人才培養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京津冀的整體功能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也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同時明確要求到2035年要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中堅力量和引領世界創新的新引擎,到2050年要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更加突出創新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安全發展。其中,創新發展放在首位。北京市委也提出,要在緊要處落好“五子”,強化“五子”聯動。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五子”之一,將起到助力“兩區”建設、推動數字經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創造新需求以及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內外部環境及其必要性分析
第一,全球科技革命加速發展,中國要緊抓機遇發展中高研發密集型產業,但在這方面各國競爭相當激烈。
第二,應對全球供應鏈面臨的斷裂與重構,中國必須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逆全球化和保守主義沖擊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狀況。在這一關鍵時期,中國一定要解決好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加快科技創新發展。
第三,全球經濟再平衡加劇,各國加快制度創新搶占科技創新先機。比如:美國2018年以來密集發布5G、量子計算、先進制造等領域支持政策;德國先后制定“高科技戰略2025”和《國家工業戰略2030》,等等。
第四,科技創新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北京必須且有能力擔當重任。一方面,我國加快制度改革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北京正在加速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建設。比較而言,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優勢凸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單中排名第三位。科研實力上,中國最好的學科近1/2集中在北京,“兩院”院士占全國1/2,國家重點實驗室占全國1/3。2019年,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6.31%,居全國之首;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2件,位居全國第一,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全國近一半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和大量獨角獸企業匯聚北京。總之,世界發展格局、國家發展方向、北京綜合優勢都內在一致性地要求北京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二、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與不足
北京城市綜合實力強,科技創新資源稟賦突出,尤其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領域處于全球第一方陣,科技創新格局加快形成,已經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些都是為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基礎和綜合優勢。
(一)北京綜合實力強,已成為世界城市網絡中重要的樞紐城市
我國已經整體上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北京作為首都和超大城市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人均GDP、研發支出強度等代表經濟和創新的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北京也已經成為世界城市網絡中重要的樞紐城市和具有較強全球競爭力的大國首都。比如,在世界城市網絡排名中,北京從2000年的Beta+升至2004年的Alpha-,并逐年上升為2016年的Alpha+。
同時,北京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經濟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歷經從服務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服務經濟的結構轉變。當前,北京正處于向服務及知識型經濟轉型的新時期。比如,2021年北京GDP總值超過4.03萬億元,人均GDP達2.8萬美元,并且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80%。
(二)高端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基礎前沿研究系統布局
第一,科技創新資源豐富。主要體現在:
名校匯集,在全球處于優勢地位。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共有6所大學入選世界大學500強,位居全球城市第四。
科技創新人才高度聚集,在全球處于前列。據科睿唯安發布的2018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顯示,北京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人數為172人次,僅次于波士頓、倫敦、舊金山,位居全球第四。
研發投入大,注重基礎研究。2019年,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6%,基礎研究經費占比超過1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第二,基礎科技創新成果突出。主要體現在:
系統布局基礎前沿研究。如,子午工程、鳳凰工程等1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京建設和運行,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如,涌現出世界首款類腦芯片、我國首款在海外獲批的抗癌新藥等標志性科技成果。
專利質量快速提升,以發明專利為主。2021年北京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85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
(三)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賦能經濟高端化高質量發展
第一,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如,布局有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20個左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近2.9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第二,高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穩步發展,創新型企業影響力不斷增強。2021年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二者有交叉)分別實現增加值10866.9億元和9961.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7.0%和24.7%。科技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逐年增加。北京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則由2000年3.9%上升到2019年的8.0%。
(四)科技創新格局加快形成,輻射能力和全球影響力持續提升
第一,“三城一區”建設步伐加快,科技創新格局加快形成。“三城”,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一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
第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創新帶動作用凸顯。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致力于暢通源頭傳導,推動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更加優化。2020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達2.6萬家,擁有創業孵化機構約200家,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超700家。
第三,科技創新輻射能力增強。北京科技創新對全國其他省市的投資聯系強度最高,與深圳、上海、武漢、成都、重慶、合肥、廈門均有較強聯系。
(五)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存在的不足與挑戰
第一,北京距離國際高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頂級科研平臺少、諾貝爾獲獎的領軍科學家少等;在標志性理論、科研成果、原始創新上,盡管北京在一些國際排名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但與東京、波士頓等城市還有很大差距。
第二,北京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面臨來自上海、深圳等國內城市的激烈競爭。
第三,科技創新對北京以及京津冀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有待增強。
三、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若干建議
未來30年是中國進入世界創新強國前列的關鍵時期,也是北京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躍升期。為把北京打造成為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們需要在以下六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要努力打造世界科學中心,引領新科技革命潮流
要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世界頂尖大學,匯聚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孕育一批面向未來的引領型原創成果。
(二)要加快建設世界創新人才高地
要集聚全球頂尖創新人才,構建青年人才多元體系,打造人才創新創業樂土。
(三)要建設全球領先的產業創新高地
要精準布局前沿高技術產業,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業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產業。同時,要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建設全球科技金融中心,拓展面向未來的新業態、新場景。
(四)要依托中關村和“三城兩翼一區”主平臺,打造世界級創新集群
要打造中關村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大力建設“三城兩翼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三城,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兩翼,創新型產業集群以及“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主平臺,構建“三城兩翼一區”協同創新模式。同時,進一步融合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提升產業鏈保障能力和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構建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經濟增長模式。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構建基于創新鏈的產業分工體系,加快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產業格局。強化北京在京津冀協同創新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五)要擴大對外科技開放,打造全球創新樞紐城市
要提高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強化在國際創新交流合作中的引領作用。主導國家大科學計劃和工程。
(六)要進一步加大體制機制創新
探索新型舉國創新體制、探索更具活力的人才發展體制,試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機制,完善支持創新創業的科技金融體制,探索科技增進民生福祉的實現機制。
北京作為首都,將堅持首善標準,瞄準國際一流,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戰略支撐。
(主講: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李國平,根據《發展之策:“五子”聯動,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