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和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2019年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在山東省濟南市成立。作為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山東產研院逐步搭建起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創新成果順暢轉化、創新生態良好構建的融合創新平臺,三年多來,實施創新項目364個,創新轉化技術2799項,帶動社會投資超過500億元,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機制體制突破激發創新活力
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山東產研院在成立之初,就著力破除制約創新的機制體制藩籬。
山東產研院高級行政總監、新聞發言人盧義剛向記者介紹,山東產研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作為不納入編制管理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由省政府舉辦,無行政級別,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
在山東產研院院長孫殿義看來,沒有行政級別,賦予了山東產研院充分的運營管理自主權,這也是對創新主體的信任和包容,有利于最大程度上激發創新活力。
同時,山東產研院初步構建形成了有利于創新轉化、風險可控、可復制的創新管理與運營機制。成立技術經濟委員會、融合創新委員會、科研條件建設委員會等,為院務會議提供前置決策建議。建立機構、平臺、項目、人才、采購等建設與實施管理的專項制度與工作流程,為準確落實院務會議決策提供規范操作保障。
“這種不像高校、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業也不像事業單位的機構,被稱為‘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盧義剛說,而這正是山東產研院的體制機制創新突破所在。
持續優化創新戰略布局
孫殿義介紹,根據山東產業創新發展實際情況,山東產研院聚焦培育前沿產業、支撐關鍵戰略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按照“無中生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開展產業創新布局。
其中,面向信息技術天地融合、智能化發展兩大產業變革趨勢和生命健康需要,重點布局空間信息、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等重要創新方向,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高水平科研創新轉化平臺,形成支撐產業源頭創新的基礎能力,培育前沿產業。重點布局集成電路,微納制造,高端裝備,關鍵材料等創新發展方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面向產業化,實現技術系統集成與工程化服務戰略產業自主可控。強化節能降耗,減排清潔工藝等綠色技術創新,推進自動化、數字化、柔性化等智能技術轉化應用,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另外,山東產研院高度關注核心技術布局,重點聚焦信息與智能融合、微納與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綠色與健康四大領域,規劃布局空天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微納制造、關鍵零部件、工業數字化、機器人、高端裝備、光電子信息材料、能源環境材料、化工新材料、綠色技術、現代農業、生物醫學工程與公共安全等15個重要技術方向。
例如,在先進材料領域,山東產研院納米無機硅酸鹽防水材料項目研發的納米無機硅酸鹽防水材料,已應用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深圳地鐵、山東高速等多項大型工程,同時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絲帶”速滑場館中得到應用。
“未來,山東產研院還將聚焦更多戰略產業,突破更多難題。”孫殿義說。
打造技術到商品的創新工廠
“科技創新想要創造價值,必須實現商品化。”孫殿義表示,山東產研院成立以來,始終把商業成功視為檢驗技術創新的重要標準。
為此,山東產研院建設了組織、戰略、市場、法制、運營與管理一整套商業化服務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到產品、產品到商品”創新工廠,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可信賴、可識別與可驗證的“技術產品化、產品商業化”的系統化專業管理與服務支持。
此外,山東產研院高級風控總監、博正書院執行院長陳晉蓉介紹,山東產研院成立之初就創辦了博正書院,旨在培養既懂研發又懂管理的科技商業人才,目前已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學員2萬余人。“山東產研院既引育企業,又培育人才,完善了選、投、育的全過程賦能機制。”陳晉蓉說。
北京派盟互通科技有限公司是移動支付扣掃細分市場的頭部企業,公司董事長兼CEO王越表示,其與山東產研院合作成立的山東派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支付+營銷”“支付+場景”“支付+三農”等數字化技術重構智能支付體系,形成了覆蓋智慧零售、智慧餐飲、鄉村振興等多維度本地生活場景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目前,山東派盟基于‘支付+三農’智能支付解決方案已在山東、內蒙古等地落地應用,實現銀行在廣大農區廣泛的拓展能力。在承接各類政策宣導服務的同時,提升農戶經營能力(支付、供應鏈及關聯金融服務),構建起銀行與農區生態的強鏈接渠道。”山東派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祤萁說。
“山東產研院在場地、資金、立項等多方面給予我們有力支持,還在人才、管理等方面提供幫助,三年多來,我們在含油污泥處理等方面的多項科研成果已成功落地運行,企業營收也不斷提高。”山東產研院全資入股企業綠洲環境總經理徐長有說。(記者 汪子旭 濟南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