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成效明顯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題:增效率 降成本 促發展——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成效明顯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丁樂
“8.2噸的藥品從飛機落地到運進企業,總共只用了4小時。相較于原先從其他機場進口,整整提速1天以上,這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門口通關的便利。”近日,無錫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王園很是感嘆。
據悉,受益于“提前申報+機坪直提”快速通關模式,公司自美國進口的糖尿病藥物半成品“安達唐”,飛抵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后,在機坪旁的溫控區域即可完成理貨,經南京海關所屬無錫海關快速審單放行,第一時間從機坪直接裝車運往企業。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于實現外貿促穩提質目標意義重大。今年4月,海關總署牽頭召開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部署會,在12個省份17個城市集中開展為期5個月的專項行動。
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是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口岸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在去年專項行動基礎上,今年的專項行動將參與城市擴容至大連、石家莊、南京、東莞、海口等17個重點口岸城市,海關總署等六部門圍繞進一步打造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示范高地聯合推出5方面19項改革創新舉措。
2023年8月8日,在江蘇連云港港,貨輪在進行裝卸作業。新華社發(耿玉和 攝)
眼下,進程已過大半,在日前舉行的海關總署例行記者通報會上,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黨曉紅表示,各有關省市政府、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及15個直屬海關等單位高度重視,結合實際出臺各具特色的配套措施。“目前,專項行動已經取得明顯的階段性工作成效。”
具體來看,這些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深化“智慧口岸”建設,推動口岸數字化轉型;二是進一步支持外貿產業升級,推進新業態健康持續發展;三是進一步提升跨境通關物流鏈安全暢通水平,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四是進一步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合規費用,為企業減負增效;五是進一步多措并舉,提升廣大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拓展“單一窗口”服務功能、積極探索空港口岸進口貨物機坪“直提”模式、推進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監管服務應用試點……在今年的專項行動中,以“智”提質,高標準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成為一大亮點。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姜昕表示,作為外貿大省,江蘇省圍繞優化通關流程、推動智慧口岸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等重點工作,在全省開展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前7個月,全省口岸外貿吞吐量3.49億噸,同比增長12.86%;外貿集裝箱總量為651.31萬標箱,同比增長8.77%。
2023年8月10日,在浙江省金華市金義綜合保稅區云倉跨境華東中心倉內,海關工作人員在核驗跨境商品。新華社發(胡肖飛攝)
支持外貿產業升級、加快貿易新業態發展有利于激發外貿主體活力,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黃島口岸是山東省最大的海關監管作業現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黃島海關在原有“云港通”智慧查驗平臺的基礎上,優化平臺查驗排序規則,實現重點保障鮮活易腐農產品及高級認證企業貨物、出口趕船貨物優先查驗。自系統優化以來,農產品平均查驗時間縮短31%,即使在非工作日或是下班時間,都能實現隨時網上預約,進出口企業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通過試點“保稅+ERP”監管改革、優化跨境電商等監管模式,海關監管效率大幅提高,進出口產品數量、貨值大幅增長。今年1至7月,天津跨境電商B2B出口貨值達441.3億元,同比增長15.1%;寧波首創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監管模式,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貨值11.42億元。北京、石家莊等地海關大力推行海外倉審核業務網上辦理,保障跨境電商出口商品“出得去”“退得回”,讓企業“出海”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在外貿活動中,有效控制成本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手段。作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口,深圳港有著豐富遠洋船舶航線資源,但也存在港口腹地和周邊配套不足等問題,為此深圳海關與大灣區各直屬海關開展協同監管,拓展“大灣區組合港”輻射范圍,目前已累計開辟航線35條,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全覆蓋。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劉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一港通”模式通關流程精簡,整體物流成本顯著降低。貨物在各碼頭間直接通過水路調撥,全程只需要“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可實現24小時運輸不停歇。今年前7個月,合計已有27萬標箱貨物通過相關模式運輸,享惠企業超過6000家,為企業節省物流等相關成本超過1.6億元。
黨曉紅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持續推動清理規范口岸收費。“通過共同努力,我們鞏固了為企業減負增效成果,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努力,讓企業有更好的體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