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累計新增12.9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9.46萬億元,均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與此同時,貸款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3月份,新發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5%,比上月低1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22個基點;新發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3.71%,比上月低15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46個基點,均處于歷史低位。
專家表示,一季度經濟數據總體好于預期,物價溫和回升,信貸支持效果正逐步顯現。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注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避免資金沉淀空轉,為可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留有后勁。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廣義貨幣(M_2)余額304.80萬億元,同比增長8.3%,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3月末M_2余額同比增長8.3%,增速小幅回落但仍與疫情前水平相當。”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M_2從疫情期間高增長狀態適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這反映出銀行資產擴張、創造貨幣的行為在向著更加穩健、均衡、可持續的軌道靠攏,也與經濟回升向好背景下資金周轉循環趨于活化、沉淀空轉有所緩解有關。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巨額的存量資源掌握在企業和居民手上,為促進投資、消費和整個宏觀經濟恢復向好奠定了基礎。隨著經濟恢復加快、結構轉型升級、新動能進一步培育,存量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會顯著提升,有利于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
信貸資金價格和流向也有不少亮點。記者從央行了解到,一季度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降至3.7%左右,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下行;考慮到從緊配置的一些領域利率相對較高,實際上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貸款利率下行更多。從部分主要大行數據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同比增速大體保持在20%至30%,均快于全部貸款增速,金融資源對做好“五篇大文章”、促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支持正在加速見效。
機構普遍研究認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正在不斷推進,以往房地產、融資平臺企業占用金融資源較多的情形會隨之改變,企業融資環境總體明顯改善。信貸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已發生了變化,并非是貸款越多經濟就增長越快,融資環境松緊適度、信貸結構優化節奏平穩更有利于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金融總量的合理增長得益于央行一系列政策舉措。近期,市場熱議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或增加國債買賣,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央行可能將買賣國債納入政策工具儲備,豐富流動性管理工具箱;但貨幣金融條件總體仍將維持合理適度,這與歐美正常貨幣政策用盡、被迫大量購買國債有根本區別。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