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口市設1.6億元專項資金促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引題)
營造“民企敢闖”的好生態(主題)
繞著一臺漂亮的舉升機邊走邊說,從產品適配電壓講到專利技術,從電機穩定性講到品牌口碑——每逢周一、周三、周五,營口市大力汽保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直播間,總經理宗海和他的意大利合作伙伴德巴多的雙語直播不僅有技術含量,而且新穎吸睛。
2022年7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時提出,要發揮企業和企業家能動性,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以“大力”為代表的營口汽保行業132家民營企業正是以“敢闖”的精神,主動作為,克服疫情及復雜國際形勢帶來的影響,借力紓困幫扶政策和老邊區網紅經濟全產業鏈優勢,開展產業鏈修復、直播帶貨等行動,為穩定產業和市場盡力盡責,展現了營口民營經濟的強大韌性,也對這座城市的民營經濟成長生態做了一個生動注釋。
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日前,天元航材(營口)科技有限公司完成8億多元的Pre-IPO輪融資。
深耕化工新材料行業幾十年,成長為國內細分行業生產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供應商;告別家族式管理,導入CI和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走上軍民融合之路,走向資本市場,“天元”總敢“第一個吃螃蟹”。
靠什么行穩致遠?“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弊鳛闋I口民營經濟發展史“一直在場”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董事長呂德斌如此作答。
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民營企業怎樣走得更加堅實有力,天元航材等一批企業做出了樣子。
市場主體占98%,從業人員占90%以上,經濟總量占比超過80%,稅收和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接近70%,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營口發展的生力軍和獨特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創新優勢,變“大”為“強”,化“粗”為“精”,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成為營口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更是營口為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蹚路子、做示范的責任和使命所在。
2021年11月1日,營口民營經濟發展史上一個新的“立春”。“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200位民營企業家前排居中就座,見證首個“民營企業家日”啟動;30位民營企業家登臺領獎,他們和他們的企業分別獲得“創新獎”“貢獻獎”“成長獎”,最高獲獎額4000萬元。接下來的幾天,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學習交流大講堂、銀企對接、高校與民企用工對接等活動接二連三。
營造氛圍的同時,營口制定出臺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成長環境和成長主體兩個維度對“兩個健康”作出界定。就成長環境,設定了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氛圍、政府高效服務4個一級指標。就成長主體,針對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設定了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新創業、回報社會4個一級指標,引導民營企業家心懷家國、誠信經營、勇于創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重視代際傳承;針對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從經濟活力、提質增效、創新驅動、優化結構、底線能力5個方面,引領民營經濟提檔升級。
緊隨“兩個健康”指標體系,營口又出臺《創建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推出55條政策,對民營企業“老原新”結構調整、數字化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為此,營口市設立了每年1.6億元,其中市本級財政投入1億元的專項促進資金。
“小資金”撬動研發大投入
遼寧東盛集團是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出口龍頭企業。用董事長文起東的話說,“在營口出現東盛這樣一個企業,是個意外”。周邊沒有重量級的食品、消費品產業集群,作為配套服務的包裝產業缺乏做大的產業支撐。走出去,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東盛的不二選擇。
從買材料做產品,到自己開發新材料,從攻克“秸稈生產聚乳酸”技術到研發農產品保鮮材料及“電場”系列保鮮技術,從搭建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產業創新中心到組建全產業鏈產業集群,東盛沿著主業產業鏈不斷做“1+1”,在深耕中創新,在做強中做大。“引進專家、智能化改造、‘揭榜掛帥’、創新平臺建設,每一步都得到國家及省、市的科技政策支持?!蔽钠饢|說。
“1.6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是大頭兒。今年以來,僅市本級就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支出4000多萬元?!笔锌萍季志珠L李宏說。
如果把營口民營經濟比作金字塔,就研發實力而言,東盛處于塔尖,更多企業面對的是如何邁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這個門檻,沒有眾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底座”,“雛鷹”飛不出來,“瞪羚”跑不出來。近兩年,營口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連年翻番增長,其中的佼佼者,迅速躍升為高新技術企業、“雛鷹”“瞪羚”企業、省級和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遼寧新洪源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終端產品是環保除塵濾材料,擁有26項發明專利,是遼寧省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企業連年獲得營口市的“研發投入后補助”、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的科技創新獎勵,“真金白銀”的支持給企業持續研發創新吃下定心丸,降低了企業風險。
專項資金設立之初,營口市委主要領導要求“一定要把這筆錢花出去”。稅務部門的測算顯示,企業成為“瞪羚”之后會“加速跑”,產生的效益不僅迅速覆蓋包括支持資金在內的“成本”,還會創造可觀的持續增量。
民營企業多,高校、科研院所少,本地科技研發供需錯配,民營經濟專項資金引導作用突出。2021年,民營企業研發投入總額超過20億元,全市研發投入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從2019年的1.58%躍升到2021年的2%,在專業科研機構缺位的城市,這個速度令人矚目。
親技術、重科創的環境也吸引同道。揣著清華大學國家“973”技術成果,懷著對技術的執著與夢想,朱德琳慕名來到營口,創建遼寧融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現在企業已經成長為省專精特新企業。
厚植成長沃土
科技和金融密切相關。登錄營口“金小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企業稅務、社保、水、電等16項數據一目了然。平臺結合場景化模型測算,為企業信用“畫像”,迅速提高了科技型、輕資產企業貸款成功率。目前,平臺注冊企業突破1.7萬戶,累計發放貸款116.8億元。
數字倒逼給企業帶來更多便利。上半年,“全程網辦”登記業務26930筆,其中企業設立登記占比達95.7%。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法庭依靠電子數據,批量導入系統立案、批量生成裁判文書,審理環節由此提速。
數字賦能讓營口民企駛入工業互聯網“高速公路”。上半年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4個,累計接入企業600余戶,標識注冊量突破1.5億,標識解析量1300萬,均居全省第一。
在營口,營商環境和民營經濟發展構成“因果關系”。
營口把打通體制機制堵點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突破口,成立民營經濟促進局,組建城市綜合執法局,整合營商局、審批局及商務局工作職能,理順規劃局體制,優化五大產業發展中心隸屬關系,從根本上解決了聯絡對接不暢、多頭管理問題。
2023年年底前,企業設立、退出“線上辦結”流程壓縮至1個環節、0.5個工作日,2024年年底前,企業開辦將實現全流程“零成本”。
從開辦企業到獲得貸款,從用水用電到通關效率,從投標到知識產權保護,從一枚公章到一片土地,《營口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1-2024)》深度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深情觀照企業需求的“一枝一葉”,從問題出發,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制定優化營商環境“路線圖”“時間表”“說明書”。
剛剛通過審議的《營口市民營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民營經濟占比達到85%,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雙倍增,民營企業進入全省百強15家以上,民營企業家信心指數處于景氣高位,構建規范有序、活力充足、動能持續的民營經濟發展生態,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作出示范。(記者 高漢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