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快速發展的低空產業集群如今已成形成勢,正逐步展現出作為全球低空經濟產業先鋒的實力,在從‘無人機之都’向‘天空之城’前進的道路上持續發力。”在8月2日舉行的深圳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鵬城實驗室副主任尤肖虎如是說。
當天,《深圳市低空起降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5)》(以下簡稱《方案》)及全球首個智能融合低空系統在大會上發布,深圳低空運行管理中心也同時啟用。在打造“天空之城”道路上,深圳已漸入佳境。
構建低空起降基礎設施網絡
根據《方案》,深圳將打造由直升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載客運輸、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公共治理服務等組成的低空起降網絡。到2025年底,深圳將建成10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平臺,實現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方案》著力構建低空起降基礎設施網絡。基于此,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韓立清介紹:“力爭到2025年,深圳全市120米以下適飛空域開放面積占比突破75%,低空商業航線總數突破1000條。”
韓立清還透露,深圳將通過建設高質量的低空運行管理服務體系,支撐大規模商業化飛行需求,2025年底前具備支撐1000架以上商業運營的低空航空器同時在空、每日1萬飛行架次的服務保障能力。
近期,低空物流與民航航班無縫銜接已在深圳試飛。7月26日,民航航班抵達深圳機場后,無人機出動,裝載航空貨物飛越深中通道、跨過珠江口、運至中山航空港,25分鐘即完成貨物跨城、跨海運輸。
深圳機場集團總經理林小龍介紹,他們將在深圳機場區域內規劃超6萬平方米用地,建設全國首個規模最大、功能最強、設施最優的低空運營總部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的全產業鏈體系,呈現出關鍵系統及零部件領域“聚集快”、整機制造領域“實力強”、地面保障領域“根基穩”、運營與配套領域“模式新”等特點。
“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無人機。”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黃強表示,深圳將著力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通感一體化建設,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試驗基站,實現低空通信、監視全覆蓋,加快推動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全周期、全鏈條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開發智能融合“低空大腦”
為滿足以“異構、高密度、高頻次、高復雜性”為特點的低空飛行活動,培育“低空+”新興業態,可靠的“低空大腦”成為迫切之需。全球首個智能融合低空系統(SILAS)先鋒版,成為破題之“鑰”。
該系統由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四張網”構成,通過將深圳市域級低空空域數字化,成為融合城市級城市信息模型底座與全域智算算力的低空管理和服務操作系統。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創院理事長沈向洋介紹,該系統匯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數據,具備支持深圳所有同時在空合作飛行器的基礎管理和服務能力。
基于智能融合低空系統建立起統一的能力底座,可突破傳統航線分配和管理的規模限制,以連續動靜態時空場表示、時空流計算和低空大模型推演作為實施路徑。
沈向洋介紹,下一步,該系統將結合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迭代、進化,更全面、更開放、更智能的系統將于年底呈現。
當日,深圳低空運行管理中心同期啟用進入試運行階段。該中心是深圳低空飛行活動的申報窗口、指揮中樞、信息平臺,旨在推動深圳低空飛行“一網統管”。
此外,近期成立的深圳低空經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啟動首批18項低空經濟領域深圳標準編制,爭取年內發布深圳市低空經濟標準體系1.0版本,在規則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先行先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我國在北斗導航、衛星互聯網、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加快實現低空空域管理,為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探索出一條‘飛翔’之路。”尤肖虎表示。(本報記者 羅云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