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往一兩千米找油氣,到打穿9396米“地下珠峰”;從當初國外買設備、請專家,到自主攻關創新引領我國深地領域石油工業發展;從亙古蠻荒的戈壁荒漠,到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和10億噸級大油區崛地而起;從會戰初期年產3.39萬噸的小油田,到建成年產3310萬噸、我國陸上第三大油氣田和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4月10日,塔里木油田迎來了會戰34周年。30多年來,塔里木油田征戰“死亡之海”,挑戰“生命禁區”,向超深油氣進軍,在全面建設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田、率先建成中國式現代化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的新征程上奮勇前行。
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深”,一深帶萬難。該盆地歷經八期構造運動,地表溝壑縱橫,地下斷裂交錯,勘探開發難度“全球少有、國內獨有”。
我國最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顯示,塔里木盆地埋深超過6000米的油氣,占我國陸上超深層油氣資源總量的60%以上,約占全球的19%。
來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矢志攻堅地質復雜難區,在厘清盆地“三隆四坳”地質格局的基礎上,塔里木油田聯合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轉戰大漠南北,推動超深油氣地震技術持續突破,攻克了巨厚黃土區、高陡復雜山區和流動性大沙漠等世界級物探難題,完成了5.3萬平方公里國內最大三維地震數據體,讓地下縱橫交錯的油氣脈絡愈加清晰。
塔里木石油人鎖定克拉蘇6000米乃至更深領域,不斷發展完善含鹽前陸盆地油氣地質理論,創新提出“頂蓬”“疊瓦”構造認識,追索克深、深拓大北、攻堅博孜,推動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克拉—克深、博孜—大北從地下七八千米超深層“破繭而出”。
塔里木油田創新超深海相斷控碳酸鹽巖成藏地質理論,跳出“古隆起控油”理論禁錮,挺進地下7000米斜坡區,邁向地下8000米超深古坳陷,推動富滿油田形成橫向百里連片、縱向千米含油的10億噸級大油氣區,該工程榮登2021年“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今年3月,果勒3C井完鉆井深9396米,推動塔里木正式邁入9000米級油氣勘探開發新階段。“成功挺進地下9000米特深層,不僅是深度的突破,更是地質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打開了一片嶄新天地。我們堅信,9000米絕不是極限,一萬米就在不遠的前方。”塔里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蔡振忠表示。
“要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和基礎研究,在技術的廣度和深度上做文章,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作用。”今年3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駐疆石油石化企業調研時的講話,為塔里木進軍超深層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勁。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前提。塔里木油田全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形成四大勘探開發技術系列和六大工程配套技術,不斷引領我國石油工業向超深層進軍。
攻最高的山,攀最險的峰。面對最高200攝氏度、190兆帕高壓的井下環境,塔里木油田攻關超深油氣試油完井及采油氣技術,讓鉆工具和井下精密儀器在極端惡劣環境下依舊可靠運行;縫網一體化改造等采油氣技術的突破,讓藏匿在低孔、低滲、低豐度巖層中的油氣噴涌而出,平均單井產能提高了5倍,實現了極端工況“靠得住”、難動用儲量“采得出”。
挑最重的擔,打最硬的仗。直面國外超深油氣領域技術封鎖,塔里木油田自主答好“向深地進軍”這道題,創新探索獨具塔里木特色的工程技術體系,先后領銜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4項,推動387項重要油氣生產設備實現國產化,9項新工具新裝備新材料成功應用在中東、南美等多個海外油氣田,實現超深自研成果“彎道超車”、鉆采技術裝備“反輸國外”。
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任永蒼表示:“我們瞄準‘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打造的鉆井提速、完井提產、開發提采、地面提效等‘尖兵利器’,正在為超深油氣領域打造一批‘塔里木標準’。”
◎通訊員 受吉相 王成凱 本報記者 朱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