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較上年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2%,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轉為正增長。2024年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數據表明,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回升向好,“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在國內外需求穩步恢復、政策陸續落地以及去年低基數效應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工業回升向好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
工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工業穩則經濟穩,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全力穩住工業是關鍵。我國工業門類體系全,產品種類多,規模體量大,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強,工業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依托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等發展優勢,工業經濟恢復增長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工業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穩步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產業轉型升級仍然不夠快,新舊動能接續需要一個較長轉換期。在工業自身發展中,仍然存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傳統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等諸多問題。
推動工業發展,關鍵在于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工業經濟核心競爭力所在。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工業化發展規律,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斷聚集增強新動能新優勢,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有力支撐。
支持和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共性技術平臺、中試平臺建設,促進重大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加快構建適應企業科技創新需要的體制機制,深化科技獎勵、科技成果評價、股權激勵等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有利于企業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指導企業構建多元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釋放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類腦智能、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基因技術等未來產業,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推動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強人工智能企業與工業企業合作,深化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用好工業大數據資源,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速向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拓展延伸。穩步拓展數字化轉型規模,分類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建立健全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服務體系,解決好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問題。
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強化產業生態圈建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戰略合作與利益協調,構建自主可控、運轉穩定的生產供應體系。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鋼鐵、有色、輕工等重點行業改造升級。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鏈式協同融通發展。建立健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風險識別、預警和處置機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 (作者:王琛偉 公丕明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