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亞4月2日電(記者于文靜、趙穎全)為進一步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我國將從立法、司法、執法、管理和技術支撐五個方面發力,加快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
這是記者從農業農村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聯合舉辦的全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題培訓班了解到的消息。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王淑梅表示,要深刻認識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強化有利保護、有力保護、高效保護、多元保護,切實提高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加快構建種業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表示,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是種業振興市場凈化行動的核心環節,必須置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任務中來把握,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手段,堅持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促進種業高質量發展。
在立法上,以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為重點,加快完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加快修訂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配套規章,明確實質性派生品種的實施步驟和辦法,制定鑒定方法和判定規則,加強普法宣傳。
在司法上,以強化行政與司法保護銜接為重點,加快完善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例交流、案情通報、案件移送機制,完善案件移送要求和證據標準。
在執法上,深入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堅決查辦一批涉及面廣、影響惡劣的假劣侵權案件,聯合公檢法等有關方面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形成有力震懾,及時通報典型案例,推動實現社會共治。
在管理上,以健全品種管理制度為重點,強化激勵原始創新、服務產業需求的鮮明導向。實施玉米、水稻品種審定新標準,及時修訂小麥、大豆和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開展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和聯合體試驗專項整治,推進向日葵、甜瓜、黃瓜登記品種清理,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
在技術支撐上,以推行品種身份證管理為重點,加強品種標準樣品管理,加快分子檢測技術研發應用,完善品種DNA指紋公共平臺,加快夯實打假護權技術支撐體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