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走勢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題:穩住農業基本盤 夯實“三農”“壓艙石”——透視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走勢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王聿昊
10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前三季度經濟數據近日出爐,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備受關注。秋糧收獲情況如何?“菜籃子”產品供給和價格有什么趨勢?農民增收形勢怎樣?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
全年糧食獲得豐收
今年我國一些地方糧食生產經歷臺風、洪澇等挑戰,糧食收獲情況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說,今年糧食生產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災害影響,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其中,夏糧早稻豐收到手,夏糧產量比上年略減25.5億斤,仍處于歷史第二高位,早稻連續四年增產,秋糧增產已成定局。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秋糧大頭已豐收到手。”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從專家田間測產、各地實打實收情況看,絕大部分省份是增產的,個別省份因災減產,有增有減,增的明顯比減的多。
潘文博介紹說,今年秋糧面積增加奠定了增產基礎,大面積單產提升效果初顯是增產的關鍵。雖然局部災害較重,但多數主產區雨水調和、光熱充足,利于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
據了解,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3.1億畝,比上年增加了700多萬畝。今年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比較多,雜糧雜豆等低產作物面積相應減少。農業農村部啟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今年重點在200個玉米大縣、100個大豆大縣整建制推進單產提升,從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找差距,采取綜合性解決方案。
“菜籃子”重點品種供應充足
“菜籃子”產品供給和價格關系千家萬戶。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肉產量4301萬噸、同比增長3.6%,牛羊禽肉產量2673萬噸、增長4.4%,禽蛋產量2552萬噸、增長2.1%,牛奶產量增長7.2%,國內水產品產量增長4.8%。10月上旬全國蔬菜在田面積同比增加140多萬畝。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介紹說,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以來全國“菜籃子”重點品種供應總量充足,市場運行基本正常,當前的價格水平低于去年同期。
展望后期,劉涵表示,第四季度全國肉蛋奶產能充裕,蔬菜在田面積穩中有增,保供穩價基礎扎實。冬春季節設施蔬菜占比較高,加上雨雪冰凍天氣多發,生產、物流等成本相應增加,部分品種價格將季節性上漲。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確保市場平穩運行,持續抓好冬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組織開展產銷對接活動,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
豬肉價格關系百姓餐桌和養殖戶收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表示,7月下旬之后,豬肉供需逐漸趨于平衡,生豬價格回升,養殖實現扭虧為盈。中秋國慶以來,豬肉市場供應寬松,價格出現小幅下跌。這主要是因為生豬生產供應穩定增加。
“近期我們組織專家、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進行了專題會商。預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生豬生產仍在慣性增長,后市供應將穩定增加。四季度是消費旺季,豬價可能會回升,但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陳光華提醒,廣大養殖場戶要做好生產安排,順時順勢出欄生豬,農業農村部將抓好穩定產能、強化預警、防好疫病,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
鞏固農民收入增長形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三農’工作任務很多,但有兩點很明確:一是穩產保供,這是首要任務;二是促進農民增收,這是中心任務。”曾衍德說,特別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激活農村內需,促進農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緊迫性。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鄉村富民產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平穩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穩步恢復,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
曾衍德表示,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加力,多措并舉,鞏固農民收入增長的形勢:
——促進產銷銜接暢銷增收。會同相關部門落實好秋糧收購政策,增加收購網點。秋季水果將大量上市,要做好產銷銜接,暢通銷售渠道。
——發展鄉村產業就業增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秋季果品保鮮儲藏及加工,促進加工轉化以及錯峰銷售實現增收。推介一批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和景點,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
——抓好項目建設拓崗增收。秋冬種過后是農田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期,指導各地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設施農業、建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以及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等項目,增加就業崗位,促進靈活就業。
——深化農村改革賦能增收。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有序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讓農民更多分享發展成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