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區種源農業調查
無論是崇明大米、金瓜、香酥芋、白扁豆、小菠菜,還是崇明白山羊、沙烏頭豬、清水蟹等,都是上海崇明區的特色種源。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特色農業的“芯片”,直接關系著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近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全國首批、上海首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崇明區,調研當地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積極探索。
2023年11月1日起,《上海市種子條例》開始施行。依托此條例,上海市聚焦加強種業科技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明確應加強種業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推動資源整合利用、開放共享。
保護和利用種源,上海一直在行動。作為全國首批、上海首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上海崇明區持續厚植生態優勢,將特色種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作為重中之重。上海崇明區委書記繆京表示,崇明通過成立農業科創聯盟,加強種源保護開發,推動農業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邁進。
愛護每一粒種子
“種名:粳稻。科名:禾本科。屬名:稻屬。品種:崇尚2022。審定編號:滬審稻2022007號。”
記者來到位于崇明區港沿鎮的崇明農業科技創新孵化園,園區展廳中一粒粒稻米引人注目。崇明區農業農村委主任龔霞告訴記者,通過手機掃描稻米旁的二維碼,即可獲知種源相關信息。
龔霞表示,每一粒看似平平無奇的稻米,背后都攜帶有獨一無二的遺傳信息。記者注意到,展廳內除了稻米,崇明金瓜、香酥芋、白扁豆等當地知名農產品都有詳細介紹。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奔騰而下的長江不僅給當地帶來了適合紅薯、芋艿等根莖類農作物生長的弱堿性砂質土壤,也帶來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種源。
在崇明區蔬菜科學技術推廣站站長黃志峰看來,由于崇明島過去較為封閉,物種流通性弱,外來種源容易長期保存,退化滅絕的情況較島外相對少,因此保存下來的種源更為豐富。
但是,種子的特性并非一成不變。一段時間內,由于崇明本地缺少嚴格規范的良種繁育制度,同時引進了大量雜交蔬菜新品種,這對崇明本地種源產生了沖擊。一系列因素讓崇明本地大量種質資源逐步退化甚至流失。
據了解,崇明特色蔬菜之一香酥芋對種植方式就很挑剔。芋頭等根莖類植物不能重茬種植,若在同一片土地里連續種植兩年,土壤中就會滋生感染植物根部的病菌,從而引起芋頭枯萎,產量和品質將大打折扣,最終導致種質退化。因此為了保護、提升種質資源,需要定期組培脫毒。
崇明小菠菜也出現過類似問題。由于種源退化,以往小菠菜單株產量低,且葉片厚度參差不齊。如果農民在種植時不注重防雜保純,在矮腳小菠菜旁種了大菠菜,兩片菜地里的花粉互相交換,就會導致種源雜交退化,性狀也會隨之改變。
隨著農業的發展,種源保護和利用成為擺在崇明面前的重大課題。值得注意的是,種源保護不能單純依靠農戶,還需要科技力量作支撐。
“保護種子,需要從收集開始?!秉S志峰表示,早在2008年,崇明蔬菜技術部門就開展了種源保存工作。崇明區農業農村委曾向崇明區發過一則特殊的征集公告,目的是尋找崇明區農家種植品種、名優特異品種、野生近緣種及國家瀕危農作物種質資源。
對這些“古、稀、特、優”農作物種質資源,崇明區蔬菜站進行了系統編號和分類評價工作。至今,崇明區蔬菜站已保存6個品種338份種子。
蔬菜站工作人員經常去菜市場調研,觀察菜農們所賣蔬菜的性狀特點,從而搜集種源。黃志峰說,“看到有賣相特別的蔬果,我們會問農民種子哪里來的、種了多少年,口感上有什么特點”。
黃志峰介紹,種源農業關注的對象并不局限于滿足當下市場需求的“好品種”,而是要做好三件事:盡可能將全部種源留下;將崇明特色種源提純復壯,使其達到市場標準;創新利用不同種源進行雜交,通過優質基因重組,不斷篩選出有潛力的雜交新品種。
2023年4月,崇明聯合上海市農科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院校,共同組建崇明農業科創聯盟并入駐崇明農業科技創新孵化園,共同運行聯合國糧農組織水產生態養殖中心等20個高水平科技平臺。
崇明農業科創聯盟重點聚焦種業、生態農業等領域,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力爭將孵化園打造成為崇明“農業硅谷”建設的地標。
崇明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峻表示,科創是崇明支撐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崇明區正在推進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創建,聯合組建了崇明農業科創聯盟。接下來準備建設崇明農業種業創新中心項目,這個項目不是僅做科研,而是要打通科技、資本、市場三要素,使成果第一時間轉化為市場產品,抓好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積極打造長三角地區的“農業硅谷”,提升種源“芯片”科技水平。
做好保護性開發
優勢種源資源豐富,是崇明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如果不注重保護性開發,優勢種源也會走向瀕危。多年來,把瀕危種源重新保護起來,成為崇明種源農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曾經非常適合在江南水稻田中耕作的上海水牛就是被保護起來的瀕危種源之一。上海水牛是我國著名的良種水牛之一,也是崇明的特產,曾一度瀕臨滅絕。
2019年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種業管理處在崇明考察調研時遇見少量的上海水牛。從此,保護上海水牛被提上議事日程。
崇明老杜集團董事長杜俊德近年來持續在崇明區尋覓上海水牛,至今已經陸續收購了160多頭。
在上海市區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人員指導下,杜俊德為這些水牛建檔立卡,進行身份編號。檔案詳細記錄著養殖地、畜主姓名、毛色特征、出生日期、登記日期等信息?!敖y一的牛棚管理對上海水牛的保種研究起到關鍵作用?!倍趴〉抡f。
目前,由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上海市特種養殖業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上海水牛種質特性和保護體系研究”,作為2022年度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科技興農項目被立項,設于崇明區的上海水牛保種場也進入了籌備建設階段。
除了上海水牛外,崇明白山羊、沙烏頭豬也得到了保護性開發。
老一輩崇明人或許還記得崇明沙烏頭豬的味道。如今,原有品種飼養周期長、瘦肉率低等缺點,讓“土著”品種沙烏頭豬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為了保存這一至關重要的農業種源,崇明區種畜場承擔起了沙烏頭豬收集保護和繁育提純的任務。
“多年來,我們走遍農戶和民間養殖場,將沙烏頭原種豬的8個血統搜集齊全,并以系統方法配種繁育,使各支‘家族’發展壯大?!背缑鳜F代農業園區下屬的上海沙烏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原身為種畜場)董事長徐忠惠說,近年來,市場差異化需求逐步增長,消費者對“原生態”滋味的熱忱不斷提升,沙烏頭豬未來規模養殖將逐步鋪開,占領更大市場份額。
記者了解到,針對崇明白山羊品種雜交造成純種數量減少、品質不齊等問題,崇明區農業農村委通過農業招商,邀請參與全球首個克隆羊團隊的成員來到崇明區,將采用“腹腔鏡活體采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現代繁育生物技術手段,對崇明白山羊進行快速擴繁,提高優秀種質資源水平和群體數量。
在科技支撐下,崇明養殖業種源在提升的同時也迎來新機遇?!耙劳锌蒲性盒Aα?#xff0c;我們對崇明小菠菜、香酥芋、韭菜、山藥等開展種質資源創新利用。”龔霞告訴記者。
記者還了解到,自2020年起,崇明區蔬菜站設立專業組培室,對蔬菜種源開展提純復壯、種苗脫毒等試驗,以專業技術手段實現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發展。
高壓滅菌鍋、超凈工作臺、解剖顯微鏡……種子不再生長在土壤里,而是在瓶瓶罐罐里培育。據了解,經過提純復壯,崇明小菠菜的耕種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口感、賣相也變得更好。此外,經過脫毒處理的崇明香酥芋與紅皮土豆,其無毒苗的第一代種子產量也有很大提高。
有了技術加持,圍繞崇明蔬菜的品種認定工作也已展開。崇明區蔬菜站計劃在后續3年內取得4個品種認定,這將使崇明特色農產品獲得專業又獨一無二的“身份”,市場區分度、市場感知效果將大大提升。
同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聚焦幾種崇明特色蔬菜,大力推動種植規模增長、種植范圍擴大,實現規?;?、產業化與種源科技同頻共振。
近年來,崇明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力爭引進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業企業落戶。
不久前,崇明農業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舉行,上海華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發起基金意向邀約,未來將通過多方合作建立總規模達10億元的崇明農業科創發展基金,重點投資種源農業等戰略性農業科創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和資金賦能下,崇明種源農業開始向塑造品牌方向邁進。
從種源到品牌
從保護種源到開發種源,進而形成種源品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記者在崇明采訪時注意到,歷經保護與開發的一個個種源正在煥發生機,開始在新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風起,蟹腳癢。”每年大閘蟹上市之際,不少上海市民會選擇崇明清水蟹,并感慨家門口也有這么好的大閘蟹。
“崇明一直都是蟹苗原產地。因地處長江入??谒?#xff0c;具有咸淡水交匯的特殊水文特征,崇明歷來是野生河蟹(即清水蟹,學名中華絨螯蟹)繁育后代的場所。所以,崇明自古以來不僅是我國河蟹的重要產區,也是河蟹繁育、種源傳承和發展鏈條上的關鍵環節,素有‘蟹鄉’美譽。”上海崇明河蟹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說起大閘蟹深有感觸,“由于缺乏養殖技術,崇明養殖出的蟹一直被稱為烏小蟹,賣不上價格?!?/p>
為了讓清水蟹從“烏小蟹”變成“大閘蟹”,崇明沒少動腦筋。從2008年起,崇明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成立河蟹研究所,改進養殖模式,提升產品規格,共同做強崇明河蟹產業。
2015年,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原上海市崇明縣水產技術推廣站、上海寶島蟹業有限公司、上海福島水產專業合作社等單位聯合申報的“江海21”被審定為中華絨螯蟹新品種,崇明河蟹產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博士王軍介紹,在相同飼養條件下,“江海21”的生長速度比對照群體快22.02%;大規格商品蟹比例高,50%以上的雄蟹大于等于200克,33%以上的雌蟹大于等于150克。
“崇明不只有蟹苗,也有大閘蟹。崇明大閘蟹不是長不大,也能長大個頭?!秉S春告訴記者,近年來,崇明廣大養蟹主體嚴格按照《崇明清水蟹綠色生產技術規程》開展標準化養殖,并開展河蟹的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工作,崇明清水蟹產業迅速完成了創新升級。
如今,崇明清水蟹已成為崇明特色種源農業的一張名片??娋┓浅W院赖馗嬖V記者,崇明與上海海洋大學專家團隊聯合研發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號”,是在國家級良種“江海21”基礎上再升級的品種,長勢更快、產量更大、規格更高。
除了清水蟹,同樣聲名在外的還有崇明水仙。崇明水仙是我國兩大水仙品系之一,與漳州水仙齊名。崇明百葉水仙花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施豪告訴記者,崇明水仙產業幾度沉浮,種植面積曾大幅減少。到2000年左右,崇明水仙只有零星種植。歷經近十年努力,2009年建成了崇明水仙種植基地,2022年基地被列為區域特色產業項目。
此后,施豪帶著產品參加各類展會,常州花博會、銀川花博會、上?;ɑ苡嗀洉缑魉傻闹戎鸩教嵘?。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崇明水仙“按需開花”的新品獲得了多個獎項。
為開拓市場,除了參加展會,還要做好崇明水仙的基地直銷,擴展門店代銷和電商銷售等方式。目前崇明水仙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走批發市場的大眾化產品;一類是走零售市場的高端禮品花。相比批發價十幾元一盆的大眾化產品,價格高達幾百元一盆的禮品花利潤更高且供不應求。
“崇明水仙延續的是崇明文化,承載的是幾代人的情感?!笔┖勒f,“這幾年我們積極為弘揚崇明水仙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作貢獻,合作社年銷售水仙球約30萬個、水仙花4萬盆,銷售額達400萬元?!?/p>
一個種源打響一個品牌,崇明的種源農業之路越走越寬。“品牌建設不是任務,而是崇明種源農業的內在需要?!饼徬急硎?#xff0c;品牌是“品+牌”,“品”包括品類和品質,崇明綠色食品面積認證率居上海第一位,農業綠色發展指數也是全國第一。
龔霞表示,有了好產品以后,還要利用“崇明+”地理標志的優勢,通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標識授權、統一包裝樣式,實現統一標準推廣。如今,蔬菜集團、白山羊集團、河蟹集團、米業集團陸續成立,統一生產標準和包裝,真正在市場上打響崇明農產品品牌。
可以說,種源將是崇明區推進現代化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繆京告訴記者,未來,崇明將積極搭建好科創平臺,重點聚焦本地特色農產品,強化項目攻關,推動農業前沿科學技術在崇明集成應用,讓崇明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業硅谷”。 (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