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采集天山雪蓮意外身亡,公司將功補過便宜賣出產品”“名醫后代遭綁架,保護被奪取的名醫秘方”……在一些網絡平臺的直播帶貨節目中,這類煽情、苦情的劇情,讓老人覺得主播不是在賣貨,而是在做好事、行善舉,愿意“自掏腰包”買“神藥”,讓“正義”得以伸張。
有媒體報道稱,這些不法“主播”從中可獲得近七成的“暴利”。一時間令不少網友感嘆:掙的是老人的錢,騙的是老人的心,“傷”的卻是老年群體的消費市場。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深,銀發族的消費也持續擴大,“銀發消費”逐漸成為牽引健康養老、網絡購物、出行旅游三大消費領域的“新藍海”。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增長到約106萬億元,老年群體的品類消費開始呈現出場景化、個性化和新型化趨勢。尤其是互聯網等技術的普及,縮小了老年人的數字鴻溝,老年群體觸網消費的“步伐”愈來愈快,不僅便利了老年群體的生活,更釋放了巨大消費潛力。
但與“銀發消費”持續擴大不匹配的是,部分養老消費市場仍處于無序狀態。媒體和網絡經常爆料,以“養老”名義忽悠、誘導甚至強制老人購買保健品、參與體檢康養等騙局不時上演。這些亂象的背后,是一些不法分子抓住直播平臺監管不嚴的漏洞和老年群體信息閉塞弱點,而衍生出的黑灰“產業鏈”。
老年民生無小事,其觸網消費急需各方合力保障“護航”。
強化對直播平臺監督管理。相關平臺應從嚴審查直播內容的真實性、正當性,建立直播黑名單和實名準入機制,提高互聯網直播營銷的準入門檻。優化老年群體的維權服務,統籌相關部門為“銀發消費”排憂解難。
加大網絡直播違法的懲處力度。針對以虛假宣傳等手段詐騙老人的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應依法從嚴懲處,不僅要加大經濟處罰力度,而且要及時曝光,禁止其再次進入相關行業從業,提高其違法成本,科學引導直播從業者規范化運營。
提升老年群體防詐防騙意識。大力開展防范養老詐騙普法宣傳活動,通過以案說法等形式,向老年群體揭露形形色色的網購騙局,普及網絡詐騙的防范和補救常識,提升老人的防詐“免疫力”。此外,子女也應加強對老年群體的“心理贍養”,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并協助其正常網購,引導其走出消費騙局的“泥淖”。
只有監管部門、網絡平臺和消費者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及時拆穿直播中的“煽情戲”“苦情戲”,讓各種網購騙局無處藏身,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清朗的網絡消費環境,才能促進老年人消費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才能使“銀發消費”這一“新藍海”激發出新的動能。(侯大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