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有哪些新趨勢?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帶來哪些新機遇?哪些領域將迎來產業新變革?——在日前于天津舉辦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與會人士就當下熱議的人工智能話題展開探討,描繪未來發展圖景。
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賽道”
當前,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成為現象級應用,人工智能邁入通用型、工程化的新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本屆大會與會人士談論的焦點話題。
“近一年來,人工智能領域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橫空出世。”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說,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了人工智能從區分事物、單任務的辨別式工具,發展到綜合理解事物、多任務的生成式工具,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提供新動能。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認為,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一輪躍升期,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重大突破實現了人工智能的一次歷史性跨越,探索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路徑,潛在創新發展的空間巨大。
近段時間,不少中國企業加快開展創新研發,積極布局智能化“新賽道”,推出各自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
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科大訊飛不久前發布的星火認知大模型引起參觀群眾的圍觀。一位觀眾在屏幕前輸入一句話:“520表白女孩子,但只有100塊錢,怎么表白?”隨即,大模型給出了“擺設照片墻”“DIY手工制品”等5個創意。
在360集團的展臺上,公司也展出了其大模型產品“360智腦”以及AI生圖工具“360鴻圖”。“大模型的發展水平關系到國家生產力水平。未來數字化的高峰一定是大模型推動下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指數級躍變將帶來巨大發展機遇。”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說。
王志剛說,將緊緊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機遇,尊重科技創新和人工智能發展的規律,加大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發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區域高地和基礎平臺,深化企業牽頭的產學研用融合,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釋放產業“智變”動能
技術不斷創新突破的同時,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說,生成式人工智能立足于自身結構的復雜性、參數的龐大和眾多用戶參與的優勢,形成了一個跨領域的泛化應用能力。可以設想,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可以應用在專用人工智能領域。
“比如在產業領域,生產車間和一個遠距離的銷售門店聯系起來,信息的大模型應用促進數據互通、算力互享,既能夠覆蓋上游的原材料、裝備等供應鏈,也能夠輻射下游的流通、銷售、服務環節,從而基于市場的反饋調節上游的研發生產環節,加速產業鏈、供應鏈的流程優化。”萬鋼舉例稱。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認知大模型正成為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并可以實現在通用領域的“智慧涌現”。它不僅帶來了內容的生產和分發方式的全新變化、人機交互的根本性變革,也會對科研、辦公、工業、互聯網帶來全新的顛覆和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由單點向通用不斷演進,對算力的規模水平、場景適配、資源分配提出更高要求。”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說,云作為算力的高級形態,是滿足人工智能對算力需求的“最優解”,人工智能也進一步推動云釋放出更先進的“生產力”,兩者的深度融合成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
穿梭在大會展區內,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技術可感可觸——依托人工智能的電池研發平臺,產品研發實現從盲目試錯到理性設計的轉變,極大地降低研發成本;“智慧工廠”發動機檢測生產線上,AI算法可以判斷發動機表面是否存在劃痕等缺陷,發動機下線效率提升了200%……
“作為滲透面廣、帶動性強、影響深刻的新興技術體系,新一代人工智能呈現著產業應用加速疊加、齊頭并進的新特征。”萬鋼認為,要繼續以應用市場拓展和產業生態培育為主攻方向,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吸引全球的創新資源,與我國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打造產業發展的新態勢。
“管”與“促”并重推動健康發展
在與會嘉賓看來,重視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關注到技術的兩面性。
王志剛說,人工智能的發展還面臨底層算法的偏差,高質量數據不足,模型效率有待提高等技術挑戰,并給個人隱私、公共安全、教育就業等帶來社會挑戰,迫切需要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
萬鋼認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將走向人類與人工智能體、人機共生的新時代,智能算法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智能化時代新的安全和倫理的挑戰。
今年4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預訓練、優化訓練數據提出了明確要求。事實上,從《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近年來我國一直加強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規范。
記者獲悉,科技部正推動人工智能治理,構建包括政策法規、倫理規范、技術標準等在內的治理體系。
“在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過程中,我們還要進一步推動科技倫理、規范、標準和技術的融合,為智能體構建與科技向善的人類共同理念相契合的學習、理解和行為模式,以及更有效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的行為邊界,讓智能體系能夠理解并踐行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念。”萬鋼說。□記者 郭倩 王井懷 袁小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