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技術合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
工業制造業曾經創造了我國的崛起神話,最近幾年,隨著新聞中一些老牌制造業廠商的閉幕,很多人都開始思考:未來工業會是什么樣子?
放眼全球,各國對于工業的發展早有布局,都在尋求智能制造的產業升級,以期在全球競爭格局中保持領先:
(1)2013年,德國開始實施一項名為“工業4.0”的國家戰略;
(2)2014年,美國的五大產業巨頭——AT&T、思科(Cisco)、通用電氣(GE)、IBM和英特爾(Intel)在波士頓宣布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
(3)2015年《中國制造2025》正式面世,明確提出“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2017年,中國首次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倡導深化“互聯網”+發展先進制造業;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再次發布《關于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通知》。同時,國家發改委也明確將工業互聯網納入“新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被看作是重振制造業的良方,近10年來,正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工業互聯網成為了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全球視角看,我國工業互聯網仍處在“學步”階段。今年8月,艾瑞咨詢發布《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歷經七年發展,仍然處于發展初期。
二、工業互聯網到底是什么?應如何實踐?
其實政策只是一個“手電筒”,它在黑暗中照亮了一個大致的方向,但路具體該怎么走,還是需要實踐、判斷、求證。
廣義上而言,工業互聯網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技術框架體系,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通過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工業制造和服務體系。(如下圖,從技術上,整個工業互聯網可以分為邊緣層、IaaS層、PaaS層和SaaS應用層。)
當然,工業互聯網不應該停留在概念和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實現落地應用。從上圖中可以看到,現有技術體系已經提供了必要的開發組件、運行環境等基礎支撐,如果把工業互聯網平臺比作操作系統,工業App/軟件則是在其之上的各種應用程序。
對用戶(企業)而言,操作系統并不能直接為其所用,他們必須通過操作系統上的各類軟件才能利用這些技術實現產品、制造過程、服務的創新和轉型升級、實現技術與業務的融合。要解決企業實際業務痛點,提升制造業效率、質量、靈活性。這需要深入了解企業場景,進行個性化軟件和解決方案開發。
三、低代碼為工業互聯網帶來新機遇
目前,在工業App產業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已經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工業App和軟件供應商。但是總體而言,我國工業App還存在質量不高、專業化程度較低等問題。
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缺乏成熟的、商業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App生態。目前,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工業化應用和驗證。其二,在傳統工業專業領域知識的積累和沉淀還不夠,軟件開發周期長、調整慢等方面的短板還需要補足。
因此,以萬應低代碼為首的原子化能力超強的低代碼開發平臺,成為了突破口,為工業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優勢:
“什么是原子化能力”
原子化能力強的低代碼,比如萬應,我們會提供將復雜的功能、邏輯或任務拆解為最小、最簡單的可重復使用的組件/模塊的能力,使用戶能夠以更小的粒度構建應用程序。
舉例來說,一個頁面上的按鈕,在其它平臺,可能會預置幾個樣式給用戶進行選擇,按鈕形狀可以選方的或圓角的,顏色可以選深色或淺色等,在萬應,我們同樣會預置這些樣式給用戶,但同時,如果用戶就想要一個圓角5px的按鈕,內邊距就像要設置15px,那他只需要打開組件屬性面板,用鼠標進行點選,一切都可以自定義。
同樣,在全局邏輯、頁面邏輯等方面,這些支持用戶自定義的能力無處不在。
(1)物聯網和大數據
低代碼可以通過簡單配置實現工業設備、傳感器的連接和采集,萬應低代碼內置IoT中臺和大數據中臺,能夠構建海量工業數據池,為工業互聯網打下數據基礎。
(2)行業領域能力沉淀為組件、模型
低代碼能夠將復雜的工業領域知識進行封裝,將不同業務場景的工具/技術/知識/經驗等資源,封裝形成行業化的組件/模板,供各類開發者快速地定制、開發、測試和部署各類工業應用。
(3)敏捷開發的能力特點
低代碼本身所支持靈活的敏捷開發方式,能夠滿足行業快速迭代更新的需求,也支持根據變化需求調整產品,大幅縮短工業軟件的響應周期。
以互聯網、AI為代表的技術只是工具,只有與實體經濟相融合,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才能發揮價值才能發揮價值。作為一家低代碼企業,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幫助制造業企業撥開數字迷霧,奪下未來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成為勇立潮頭浪尖的弄潮兒。
湖南云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云暢科技”)是由國有控股平臺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持股投資,以自研低代碼為核心技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憑借領先的低代碼技術優勢和多年政企行業客戶服務經驗優勢,已成為國內領先的低代碼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