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市文資中心發布《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白皮書顯示,2022年是北京文化產業負重前行的一年,科技賦能成為承壓前行的驅動力量。全市規模以上文化新業態在疫情期間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2%,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9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7.8%,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北京正成為文化新業態發展的策源地和主陣地。
白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收入17997.1億元,與上年持平;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555.3億元,同比增長0.2%。北京文化核心領域收入16339.4億元,同比增長0.6%,占文化產業收入的90.8%,產業優勢領域的主導地位不斷鞏固。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4509.2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0%,占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保持各省(市)領先,全國文化中心地位進一步穩固。
科技賦能成為承壓前行的驅動力量,全市規模以上數字文化核心產業單位1867家,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單位數量的33.0%;規模以上“文化+科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857.8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1.8%,同比提高5.0個百分點,拉動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5.1個百分點。
文化產業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北京以城市更新匯聚發展動能,中軸線遺產保護有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成為首都文化建設金名片,“一軸三帶”引領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各類產業功能區、產業園區、文化街區、文化商圈等多元產業空間承載高質量發展,各區域產業發展特色日益鮮明,文化領域的區域合作走深走實。
文化供給與消費提質發展,“大戲看北京”成為首都文化新名片,電競北京、北京時裝周等品牌活動提升城市文化氛圍,線上文化消費、夜經濟、沉浸式體驗催生消費新空間、新活力、新形態。文化貿易與交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北京以“雙奧之城”身份向世界彰顯城市新形象,“兩區”建設縱深推進,文化產品與服務海外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等品牌活動促進國際合作交流,創新中華文化的國際表達,“一帶一路”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互鑒。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