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個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風光。今年以來,廣袤的新疆大漠戈壁、山谷盆地正勁刮“綠電”風。伴隨當地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優化升級,一批風機葉片、儲能設備等裝備制造項目落地開花,為新疆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裝備制造業延鏈強鏈
新疆塔城地區不只處在自然的風口,還處在發展的“風口”。202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這里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頗具吸引力。一家風電設備企業負責人表示,塔城工廠具備大型和超大型風機生產能力,是中國先進制造走出國門特別是面向中亞地區出口的重要基地。
“我們將持續加大先進制造工藝研發投入,提高風電制造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通過不斷吸納高端人才,將塔城工廠打造為具有世界水平的智能制造標桿工廠。”該負責人表示。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發電、輸變電、儲能設備制造發展,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
積極信號催快各大企業在新疆布局新能源建設步伐。一批風電項目正在天山南北天然風區加快建設。以塔城地區為例,國家電投新疆公司董事長章建康告訴記者,公司持續加大在塔城投資力度,目前在托里、額敏、裕民等縣布局建設新能源項目370萬千瓦,已落實風電項目開發權23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140萬千瓦,項目投資將超過300億元。
儲能消納應對破解風電不穩定難題
風變電易,留住電難。當前,新疆各地不斷探索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在加快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同時,抓好新能源的儲能消納。
4月22日,被稱為“萬山之州”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架起了第一臺風機。克州烏恰縣風電項目經理瞿峭剛告訴記者,這個項目總投資12.7億元,總裝機容量200兆瓦。根據規劃,項目共有38臺風機陸續架設完成,并計劃于今年三季度竣工并網發電。這一風電項目配備了儲能系統,可儲存20萬千瓦時,滿功率輸出4小時,相當于一個大型充電寶,可有效應對風力發電不穩定難題。
從這臺風機所在地望向東南方,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米蘭風區,許多風機迎風旋轉,源源不斷向外界輸送電能。
4月7日,若羌縣米蘭50兆瓦風電場順利完成風電機組動態調試工作,正式進入并網投產階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共有8臺單機容量為6.2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并配套建有一座110千伏升壓站和儲能站,通過45公里110千伏送出線路上網實現電力消納,預計年上網電量約1.26億千瓦時。
風電行業發展壯大,為輸送“綠電”提供保障。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疆電網風電發電量126.7萬千瓦時,同比增加9%;風電利用率98.8%,同比增加4個百分點。
同時,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一季度新疆累計向20個省份輸送電量3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電83.63億千瓦時,占比26.6%。
“雙碳”愿景帶來更廣闊發展空間
新疆著力推動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規模化開發建設,目前建成了哈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并在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吐魯番市、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等地建成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集聚區。
其中,哈密市通過不斷發展壯大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目前已聚集了數家行業領軍企業,主要裝配件本地化生產率已達70%以上。
哈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文郁表示,當地將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依托現有全疆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的優勢,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大力引進關鍵零部件生產加工和風電裝備相關材料產業,全力打造風電裝備制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采訪中,不少受訪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大力推進清潔能源、低碳發展的政策助力下,“雙碳”目標為風電行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項目總裝機25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7.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4.1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3萬噸。”近日,國家電投新疆公司阿勒泰地區25萬千瓦保障性并網風電項目40臺風機全容量并網發電,項目相關負責人作出上述表示。
記者在烏魯木齊一家新能源企業零碳智能工廠看到,廠房門前架起自家生產的風機,再利用帶來的風電,生產更多的風機。
據介紹,場區內一臺2000千瓦風機,廠房屋頂安裝的403千瓦建筑一體式光伏和2400千瓦時的儲能系統,以及一套企業自主研發的能效管理平臺,實現了在用能側、供能側和交易側減碳貫穿全過程的能源管理和碳排管理。整個園區綠電供給占比95%,降低15%至20%綜合用能成本,生產實現全流程碳中和。
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聚焦技術創新,持續優化改進風電裝備,為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