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舉措。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作為制造業脊梁的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好發展勢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行業利潤保持了較高增長。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涵蓋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領域,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化水平,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作為我國工業的核心,裝備制造業與其他產業密切相關,具有產業關聯度高、輻射面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能拉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在補短板、謀創新、促轉型上加大力度,引導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協同發力。過去10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產業規模不斷擴張,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增勢強勁。C919商用、“蛟龍”潛海、“嫦娥”攬月、“深海一號”投產……一批大國重器集中涌現,引領中國制造不斷攀上新高度。今年上半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不過與此同時,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等風險,存在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發展環境待優化等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能力較弱,高端裝備供給不足,部分高檔數控產品在設計水平、質量、精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為此,必須堅持創新驅動,以產業集群為載體,通過數智賦能,打造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新引擎。
其一,強化創新引領,增強裝備制造業自主可控能力。創新是驅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應聚焦數控系統、發動機、關鍵部件及基礎元器件等“卡脖子”領域,加快部署前沿技術裝備研究,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攻關。精準把握產業共性需求,整合各區域創新資源,優化布局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造由企業牽頭的產學研融合創新聯合體,建立健全多元資金支持體系和利益共享機制,激發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引入數字化協同創新模式,利用數字平臺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資金、信息、技術等關鍵要素流動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其二,優化產業集群,充分發揮裝備制造業集聚優勢。集群發展有助于優化裝備制造業的產業組織與空間布局。為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集群的競爭力,應瞄準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作,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區域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通過區域協同治理機制和公共服務體系,統籌規劃集群發展,實現各區域裝備制造業集群的共建、共享、共贏。
其三,深化數智賦能,為裝備制造業持續注入新動能。數智賦能是打造裝備制造業發展新高地的重要抓手。應深入推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完善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標準體系和網絡基礎設施,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質量4.0技術,打造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體系,實現產業鏈協同、智能化生產和服務化延伸。還應推動裝備制造業質量管理活動數字化、網格化、智能化升級,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入推進數據采集、分析和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實現全價值鏈質量管理,不斷提升裝備制造業質量與可靠性水平。(作者:劉虎沉 王菁惠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