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建設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近日在哈爾濱通過驗收。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被稱為“地面空間站”,是“十二五”時期開始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它可以模擬真空、高低溫、帶電粒子、電磁輻射、空間粉塵、等離子體、弱磁場、中性氣體、微重力等9大類空間環境因素,旨在聚焦航天領域重大基礎性科學技術問題,構建空間綜合環境與航天器、生命體和等離子體作用科學領域的大型研究基地。
“這意味著未來許多需要抵達太空才能進行的實驗,在地面上就能完成。”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李立毅說,項目建設堅持自主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各系統已全部投入試運行和開放共享,服務于國內外多家用戶單位,支撐了我國一系列國家重大航天任務的實施,取得了多項標志性成果。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實驗室主任徐南平等擔任聯合主任的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突破了空間環境模擬及其與物質作用領域的系列關鍵技術,項目總體建設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裝置運行成效突出,科技與社會效益顯著,同意其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說,該裝置對我國重大科技創新突破、產業轉型升級、高端人才培育等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學校將不斷優化裝置技術指標,持續提高裝置科學水平,加速形成更多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我國實現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重大跨越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