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聚集商業航天重點企業200余家,未來將輻射帶動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北京商業航天“南箭北星”格局初顯
本報記者 賴志凱《工人日報》(2024年03月05日 06版)
“發展商業航天,我們有底氣!”3月4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新材料與智能制造科技處處長楊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眼下,北京正搶抓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初步形成“南箭北星”格局,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聚集了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國70%以上的商業火箭整箭企業,取得商業火箭領域多項第一,主營產品總營收超600億元,未來將輻射帶動產生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北京北部的“星谷”,為商業衛星研發的氪氣電推進發動機正在進行點火試驗。作為衛星的新能源發動機,它能節省90%推進劑、降低40%衛星質量,有效幫助衛星快速入軌和避讓空間碰撞等。
“我們研發的氙氣、氪氣等電推進系統在國內低軌通訊、遙感衛星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到2月底,我們交付了各類電推進產品70多臺,入軌38臺,在軌產品100%零故障可靠運行。”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沈震宇告訴記者。
在北京北部的另一個高科技園內,銀河航天正在研制太陽翼和相控陣天線一體化通信衛星,這也是企業攻關研發的、世界領先的“翼陣合一”關鍵技術,未來將用于支持手機直連衛星的寬帶通信。
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唐超說:“圍繞著海淀‘星谷’的建設目標,推動星座的生產企業、衛星制造企業、零部件企業、應用企業集聚協同,推動人工智能、6G等海淀的優勢產業賦能商業航天產業,助力打造商業航天新質生產力。”
在北部建設“星谷”的同時,全國70%以上的整箭企業也在北京南部加速集聚:在火箭研發企業藍箭航天,他們研發的可重復使用的火箭技術,已成功完成試驗飛行;中科宇航自主研制的液體運載火箭也將在2025年發射低成本貨運飛船,并已著手布局太空旅游產業。
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已形成蓬勃發展的“南箭北星”布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集聚商業火箭研發制造企業,形成“南箭”產業集群;海淀區集聚眾多商業衛星制造、測運控和運營企業,形成“北星”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北京市目前已聚集商業航天重點企業200余家,涵蓋火箭、衛星制造、地面站及終端設備、衛星應用服務全產業鏈。
“我們將充分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支持和加強商業航天領域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通信、導航、遙感規模化應用,與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協同共進。”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23年9月,北京印發《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錨定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大領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個未來產業。
根據上述方案,北京力爭到2030年,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培養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業領軍人才、產業經理人和卓越工程師;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形成若干全球占先的未來產業集群。
“目前,航天業發展的最大趨勢就是突破運載火箭的成本和流量瓶頸。發展一級可重復使用火箭甚至全重復使用火箭,形成航班化發射運營,從而大幅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極大提升發射頻次。”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昌武說。
“我們要讓火箭上天,還要讓數據落地。要在商業火箭研制、星座建設運營以及衛星數據應用等方面走在時代前列。”楊璞說,北京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力求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向新而行。“希望在未來,北京商業航天的新步伐會走得更加堅實、更有力量、更見神采、更顯底氣。”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