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平方米的車間里霧氣蒸騰,空氣中彌漫著微苦的中藥味。身著工服的工作人員來來往往,在智能化設備的配合下,調配、煎煮中藥。
這里是廣藥集團中藥智能服務中心智能化煎煮平臺一期項目的生產車間,50余家公立醫院的中藥藥液代煎、代配送就在這個車間完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惠及民生,并將“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作為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的重點之一。參加完全國兩會后,全國人大代表,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一直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將標準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技術應用于中醫藥產業鏈,推動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藥集團中藥智能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趙徑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心的一期項目于2017年正式上線運營。為搭建中藥智能服務中心,廣藥集團開展了中藥炮制煎煮調配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研發了三缸煎藥包裝一體機等煎煮設備及配方煎藥管理軟件。
“中藥智能服務中心與公立醫院合作,不僅能幫醫院加工中藥藥液,還為病人提供代煎藥與中藥配送服務。每一個下發到智能平臺的中藥處方,都帶有溯源碼。通過溯源碼,平臺能夠實現對中藥的全流程監管,病人也可以通過小程序或App,查詢到自己訂單的狀態,就像網購一樣。”趙徑華說。此外,中藥智能服務中心還能自動對中藥配伍上的禁忌進行提醒,中藥稱量過程也由機器實現。
4月,廣藥集團正式開啟中藥智能服務中心二期工程建設,新平臺預計今年7月正式上線。“中心一期的目標是實現信息化,二期的目標是實現自動化。”趙徑華說,屆時,從抓藥、稱量、浸泡到煎藥的過程,將全部由機械臂完成,機器的參與度將更加廣泛深入。
除了推動實現中藥的數字化生產,作為全國最大中成藥生產基地,廣藥集團還建設了集“信息感知、溯源管理、智能監控”為一體的中藥材生產管理GAP云平臺,并將其應用于多個中藥規范化種植基地中,實現了藥材基地數字化管理、標準化種植與溯源化追蹤。
在建成中成藥規范化種植基地的過程中,廣藥集團通過與中藥材產地政府、科研機構開展緊密合作,推動中藥材種植規范化的同時,助推鄉村振興。
仙草,又名涼粉草,是藥食同源的一類中藥材。廣東省梅州平遠縣、大埔縣等地擁有種植仙草的良好自然條件,成為了廣藥集團的仙草采購地與幫扶地。
通過“平臺+基地+農戶”等模式,由廣藥集團中藥材采購平臺出資捐贈種苗進行幫扶,并負責技術支持與收購,由基地負責組織發動農戶種植和田間管理,形成了仙草特色產業的三方共贏新模式。
“這種合作模式,讓每位農戶每年大約增加2萬元收入,大家積極性很高。我們組織了很多育苗的技術培訓,希望讓農戶把仙草種得更好。”參與仙草種植工作的大埔縣綠仙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志偉告訴記者。
“振興中藥材產業,不能只就中藥材產業談發展,應將產業鏈上中下游統籌起來考慮。未來我們希望能構建‘時尚中藥鄉村振興聯盟’,這可以將道地藥材種植加工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形成系統的中藥材產業體系,在實現中藥材種植生產規范化標準化的同時,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我國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李楚源說。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這讓李楚源感覺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未來,廣藥集團將通過拼科技、拼市場、拼國際化、拼數字化,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他說。(實習記者 蘇菁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