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干線川流不息,鐵路、民航運量穩步攀升;物流園區車來車往,快遞運量連創紀錄……一番番景象彰顯了“流動”中國的生機活力,展現了經濟回升的向好態勢。
隨著交通強國建設步伐提速,一批重大工程和樞紐建設將穩步推進,中國交通實力將進一步提升,為經濟增長增添源源動力。
貨暢其流 經濟持續恢復
5月7日,滿載768噸牛奶的12輛BH1型隔熱保溫車從內蒙古巴彥高勒站發出,3天后它們將抵達成都局各站,最終擺上千家萬戶的餐桌。在途中,車內每天溫升(降)不超過0.4攝氏度,真正確保了牛奶從工廠到餐桌的原質原味。
貨暢其流,彰顯經濟社會生產生活加快恢復。今年以來,中鐵特貨冷鏈運輸保持良好增長,截至5月5日,冷鏈運量51.17萬噸,同比增長30.12%。
這并不是個例,從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來看,4月,大部分行業業務活動總量指數保持在50%以上擴張區間,其中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倉儲業和郵政快遞業超過53%。
而這種貨運量向好的態勢還在延續。以鐵路為例,“五一”期間,國家鐵路發送電煤3300萬噸,同比增長15%。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鐵路分別發送4.6萬、2.3萬標準箱和跨境貨物2.1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7%、18%、68%。
小件運輸方面,快遞業務量更是連刷紀錄。39天破100億件、67天破200億件、96天破300億件、124天破400億件……截至5月4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400億件,比2019年達到400億件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快遞業務量增速逐月提速向好,折射出我國居民消費信心增強,經濟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
結構調整折射區域、產業之變
交通運輸,連接千城百業,既能展現經濟運行現狀,又能折射出產業結構之變。
“今年物流需求結構逐步由工業物流主導拉動轉向多領域均衡回升的態勢。”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統計處處長胡焓深刻感受到了行業的復蘇。
他具體介紹說,從各領域看,工業品物流需求有序恢復,通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裝備制造、家電家居制造等領域精細化物流需求明顯發力;民生消費物流需求快速增長,電商平臺促銷和網紅熱點加持,催生線上購物和餐飲物流持續旺盛;外貿進出口展現較強韌性,進口物流總額實現較快增長。
這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周志成給出的數據上可得到進一步印證。一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0%,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兩個月回升,且增速有所加快。其中,裝備制造物流總額同比增長4.3%,對工業物流的貢獻率超過40%,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物流增長超過5%,電器機械制造業物流增長超過10%,通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裝備制造、家電家居制造等領域精細化物流需求明顯發力。
郵政快遞業市場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曾軍山表示,今年以來,郵政快遞業區域發展結構更加均衡,中西部快遞占比持續提升。例如,中部所有省份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湖南以34%的增速在中部領跑。西部地區陜西以52.4%增速全國領跑,新疆、貴州、廣西、甘肅和重慶等省份增速超過20%,成為全國增長的亮點。
補齊短板 交通強國建設提速
保障“大動脈”和“微循環”通暢,綜合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
5月9日,隨著鉆孔樁機不斷向下掘進,一節節鋼筋籠緩緩入孔,西安東站站房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西北地區特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僅是西安,今年各地生產“拉滿弓”,鉚足干勁忙建設。國鐵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74億元、同比增長6.3%。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的“先行官”。“今年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205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交通運輸擴投資‘開門紅’,為確保完成全年投資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稱。
盡管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實現良好開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但在城鄉區域間還存在弱項,需要加快補齊。
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的部署安排來看,將加快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以及20個左右國際性樞紐城市、80個左右全國性樞紐城市;建設一批綜合客運樞紐,新建重點樞紐換乘距離控制在300米以內,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超過80%;深入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一批綜合貨運樞紐及集疏運體系項目建設;基本建成5個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認為,整體物流效率不高、產業物流供需適配性不足等問題仍存在。建議統籌推進智慧物流體系和工業互聯網同步設計、一體建設、協同運作;進一步加強鐵路、航空、港口、園區/場站等傳統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支持智慧園區、智能倉儲等建設;積極推進自動貨運駕駛、無人配送、無人貨機、無人碼頭和倉儲機器人等智能化物流設備的推廣應用。
相關稿件